他连洪武朝的新年朝贺都没参加,年底公司开年会发福利。
光红包、烟酒、家电、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乃至于汽车都送出去价值上千万。
接着就是过年期间给全体员工发短信祝福。
还要给县里、市里以及上面领导打个电话,拜个年,维持一下关系之类,忙得不可开交。
家里的亲戚关系就让爸妈自己去处理,他才懒得理会。
年后朱云峰又拜访了一些大人物,商界政界的朋友,一起喝喝茶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他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可人情社会也没办法。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他才空闲下来,回了大明朝。
此时的大明朝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月十六日,朱云峰跟季赫骑着摩托车和电动车,跑到街上闲逛。
他们看到如今的南京城街头已经是人山人海,曾经城内大片土地都是荒废的,现在慢慢也都修建起了新的街道。
街道纵横交错,以原来的大通街、长安街等地为中心往外延伸,渐渐形成了一个个坊市。
人流在其中穿梭,各种店铺林立,招牌迎风吹拂。
虽然跟后世普通县城比起来还是差了点,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毕竟明初南京城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繁华程度可能连蓝沙镇都比不上。
也就是最近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朱标较为宽松的施政方案,民间才开始日益繁荣。
不然的话,可能还要十多年后的洪武后期,老朱大量迁徙人口进来,才能稍微有点起色。
而目前这些可不是靠朝廷强行迁徙人口带来的改变,而是自然建设如此。
如今手工业开始兴盛,商业慢慢兴起,加上几个国家级大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各地修桥铺路,经济迅猛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自然也快,很快就能把盘子铺开,建设得更好。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朱标拿着大笔钱粮,令工部规划大量国家工程。
很多人都知道罗斯福新政,却少有人知,德三当年一个面包可不止50万马克,最夸张的时候一万多亿马克才能买到一个面包。
为此小胡子上台后,先是疯狂借外债,紧接着拿外债投入国内建设,大搞基础工业,解决了数百万人就业问题,德三经济也奇迹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