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转衰就是从他开始。”
“本来仁宣之治弄得挺好,朱祁镇一亲政就开始频繁对外用兵,耗费大明国力,让仁宣之治时期还能过得下去的卫所官兵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并且在位期间开启特务治国,朝政混乱,好大喜功,土木堡之变让鞑靼看到了大明的衰弱,不能因为他后期稍微变好点就觉得他不错。”
“而且他后期干得稍微好点也是从人民史观来看,对内休养生息,废除殉葬制度,安抚叛乱和流民,让大明百姓日子稍微好过一点。”
“可从英雄史观来看,他后期依旧是一坨。”
“给敌人立庙这种操作都能弄出来,还把抗击蒙古的英雄妻儿送给敌人,杀了保卫大明的英雄,二十年脑血栓都做不出来。”
后世营销号多有为朱祁镇洗白,说什么土木堡之变就是文官集团的阴谋。
但事实上土木堡之变死的文官比武将死得只多不少。
连大明内阁首辅都死在那,还有两个六部尚书。
其余六部侍郎、督察院御史、翰林院、通政司、五寺、六科等文官近五十人。
反观武将才死十六个。
文官集团脑子抽了才搞这种把自己弄死的阴谋。
相比于是文官集团的阴谋,还不如说是朱祁镇坑死文官集团的阴谋,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更令人信服。
因为朱祁镇在亲政之前,其实并未手握大权。
大权是在朱高炽的老婆,朱祁镇的奶奶张太后手里。
张太后重用三杨、张辅等人,协调君臣关系,压制朱祁镇和王振,在朱祁镇未亲政时期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朱祁镇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国力并未衰退,有大半功劳都要归属于张太后,跟他没什么太大关系。
结果朱祁镇一上位就骚操作不断,重用王振,大修宫殿,频繁用兵,残害臣子,最后土木堡之变。
夺门之变后更是不断残杀忠臣,迫害弟弟弟妹,给敌人立庙,袁彬忠心耿耿,在他被俘虏期间不离不弃,结果复辟后被他流放。
不仅治国能力和军事水平堪忧,连人品道德也败坏至此。
朱云峰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营销号为啥要弄出文官集团的阴谋论给朱祁镇洗。
“哼!”
听完了朱云峰的话,朱元璋也才想起了朱祁镇的那些骚操作,怒道:“这厮过去我要抽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