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洪武的天,不一样(3)

后期又陷入一个死循环。

即以文官集团为代表的相权和皇权争斗,万历天启这帮人摆烂的根源就在于此。

现在政治体系进行了变动,把相权分开,这样就导致文官之间只能内斗,很难影响到皇权,又必须依附于皇权,反而关系很牢靠。

只是这样也需要皇帝英明。

至少目前在朱标的领导下,大明的上层决策权力中心并没有出现分裂的迹象。

虽然每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或许有不同的意见,但多是对事不对人,也不拉帮结派,往往都是以事情对错来决定派系。

有的时候上午因为某件事几个人抱团发表观点,下午就可能因为另外一件事而站到对立的两方阵营当中。

往往某件事情争论不休,朱标就会站出来拍板做决定。

从目前的大明顶端政治生态来看,这种氛围还是不错,效率高,有能给出意见的人,有能拿主意的人,也有能拍板的人。

加上锦衣卫与都察院的下放加快了下面基层官府的办事效率,导致现在大明的国家决策还是稳步推进。

今天商议的就是在一些干旱地区修水渠的问题,现在大明不缺粮,但正是有钱有粮的时候就得搞建设,免得灾荒一来,才想起水渠还没修。

政策落实是个关键,朱标还是得亲自把控一下。

商谈完事情,朱标遣散朝臣,随即前往乾清宫。

等他到乾清宫的时候才发现大殿内人居然还挺多。

一个个穿着大明的官服,正襟危坐在两侧沙发上,但他却一个都不认识。

明朝的官服规定是很严格的,除了嘉靖八年改变过一次,但又很快改回来以外。

因而从老朱时期制定的一品至四品官服穿绯袍;五品至七品官服穿青袍;八品至九品官绿袍,并包括特定的服饰花纹延续到明末。

只是官服认识,人却不认识。

朱标迅速意识到跟以前一样,又是从明末带回来的官员,便进门先向坐在上面的老朱拱手道:“长子标参见父皇。”

“嗯。”

老朱也才刚坐下不久,让人给忠臣们上茶,便说道:“今天在谈什么国事吗?”

“是江西、浙江等一些偏远地区干旱的问题。”

朱标说道:“要建些水渠,另外就是在向东北移民的问题,改土归流改土归流,需要汉民族这个基本盘才能稳定人心,不然东北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