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此去江南要动刀(5)

自己所知的官场弊病、民间弊病一一讲述出来,也让老朱对明末乱世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前他也明白问题在哪。

但这种知道问题在哪都是比较广泛地概念,比如知道明末是天灾频繁,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横行,外敌入侵以及内部起义不断所致。

然而具体细节却不是很了解,毕竟很多东西史书都没有记载,也不会记载得那么详细。

像某州某县哪些贪官污吏做了哪些事,土地是如何被兼并的,税务如何被转嫁给百姓,江南的豪商们如何通过游说和贿赂,让朝廷无法向他们征收盐税矿税和商税。

他们这些官员都是从下级官员慢慢爬上来的,自己虽然不去做,但里面的门道和弊端却清清楚楚,因而能够迅速给出情况说明与意见。

老朱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明白明末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北方平原地区一个县的耕地面积会多一点,可能有几十万亩。

可如果这几十万亩九成以上被各路地主瓜分是什么概念?

而这并非是个例,而是常态。

南方同样如此。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洞庭湖流域和太湖流域这两个产粮大区,自耕农屈指可数。

要么田地归属于藩王,要么田地归属于地主。

甚至很多藩王的土地都被侵占。

这种侵占不是指不归属于藩王,而是被王府的人做局,田地产出被人侵吞。

因为藩王只是名义上拥有这些土地,这些土地的产出也归藩王。

但藩王是没有资格去清查这些土地,每年的收获也归王府的长史、账房、地方官府以及巡查御史等官员查账,交到王府里去。

所以导致很多王府官员与巡查御史官员以及地方官员勾结,把归属于王府的土地产出给贪墨了。

大贪官黄澍就是其中代表,当河南巡按的时候把周王和潞王的资产给吞没。

一系列的贪腐情况听得老朱直咬牙,手里的刀都在散发着杀气。

最恐怖的是就这些官员说的还只是九牛一毛。

毕竟他们也只能说他们担任地方官员时期的所见所闻,全国各地那么多贪官污吏,他们所知不过冰山一角。

由此可见明末已是贪腐成风,国家满是蛀虫。

而南京便是重灾区。

江南是很多贪官污吏的摇篮地,也是各大地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