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挥师北进(2)

天事情上奏到内阁。

往常大明朝的内阁和司礼监就会对这些奏折进行拟阅、批红,等处理好之后,才会交给皇帝正式发布生效。

如果皇帝不太想理政,基本上内阁与司礼监就能把每天的政务处理好。

也正是如此,嘉靖可以在皇宫内建道观当神仙,万历可以三十年不上朝,天启可以整天在后宫里玩木头。

但老朱的做事方式就完全不同。

什么内阁司礼监?

他们没有任何批阅奏折的权力,只能负责帮忙整理一下。

除此之外,就是给老朱拟圣旨、发送老朱批阅过的奏折,将老朱的命令传达下去。

可以说有老朱在,内阁和以韩赞周为首的南京太监部门已经名存实亡。

然而却没有人敢有意见。

在太祖朱元璋面前,这些大明的官员永远都只有听令的份,而没有质疑的份。

今天老朱正在批阅一份公文。

并非奏折,而是要砍的名单一份,进行最后的批红。

应天府管辖的常州、苏州、松江等地十分富庶,自古也是盐商、茶商、粮商的聚集区之一。

其中高门大户无数,像徐阶家族在松江府田亩就多达四十余万。

虽然此时徐阶已经死了60年,然而徐阶不像严嵩失势后能被地方官员随便整,退休致仕只有高拱和海瑞在骚扰徐家。

只是等高拱海瑞被罢官,学生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徐家就被张居正照顾,子嗣都在做官,因此福泽延绵到今天,依然是松江府最有钱有势的大家族。

老朱到明末之后,下令彻查南方富户,包括江南各类盐商、茶商、粮食及拥地地主,那些叛国者自是免不了一死,名下财产、人员皆要被查抄。

财产充公,人员则要把名录交到老朱这儿,通常这些都是地方官府以及锦衣卫经过一系列审核过,基本都是要杀的人,就等老朱批示。

事实上这么杀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严重后果。

这些盐商茶商粮食虽可恶,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发国难财,可没有这些人在进行商贸运转的话,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会暴涨。

因此老朱又设立国营榷场,把这些基础生活物资变成官府买卖,并将从各家查抄出来的店铺、粮食直接充公,大幅度降价售卖,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系列操作之下,江南地区原本高涨的盐价粮价迅速下跌,物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