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
水稻小麦即便只增产20%,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而土豆红薯玉米并非主产粮食,且不挑地,随便开垦个荒地浇点水就能活,深山老林里也能种。
如此就不止是增产20%那么简单。
加上云峰集团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农药和化肥厂,这些东西要多少有多少,自然给予了很大便利。
粮食增产能解决封建社会90%以上的问题。
只要老百姓有饭吃,饿不死,那么就不存在造反的情况,国家也就能够安稳。
至于其它法治、吏治、发展、经济、军事,那就要看皇帝的能力了。
显然朱瞻基的能力还是不错,把景泰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老朱对他嘉奖了一番,接受满朝文武朝拜。
翌日。
老朱又去了正统朝。
这里的皇帝换成了永乐朝的朱高炽。
还是一样,老朱棣去现代看病,多续了几年命。
一些老旧顽疾也大多治好,因而永乐朝的朱高炽自然也就能发挥作用。
说到底还是朱祁镇的问题太多,不然也不至于把他废了,搞得现在这么麻烦,还得去其它朝调人来当皇帝。
好在朱高炽朱瞻基都有能力,加上老朱给予支持,使得他们很快整饬了弊端,将那边的大明朝迅速恢复过来,解决了朱祁镇治理下大明由盛转衰的局势。
之后老朱又陆续去了宣德、洪熙、永乐等朝,现在老朱家人实在是太多了,光朱高炽朱瞻基就有五六个,有的时候老朱都分不清楚谁是谁。
到了大年二十八日晚上,小朱棣和朱云峰他们跟着朱元璋从永乐朝回来后,并没有马上回洪武朝,而是先一步去了建文朝,也就是大朱棣所在的朝代。
因为大年三十老朱要在自己的洪武朝举行盛大朝会,因此每次去别的朝自然也都要提前参加,也要派人过去提前通知和视察一下准备得怎么样。
正是傍晚时分,受小冰河时期影响,即便是南京紫禁城都下雪,更何论北京紫禁城。
刚进入地宫,映入眼帘的自然是老朱跟马皇后的大画像。
地宫的祭坛供桌上燃香已尽,但贡品很新鲜,桌面擦拭地也很干净,显然经常擦拭。
事实上也是如此。
大朱棣每天中午都会过来给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上香。
这样做能极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