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的明军击退。
满清朝廷一时间大急,又立即派出斥候探马出去,告知援军加紧救援。
事实上范文程和洪承畴也上了城墙去观战。
洪承畴老眼昏花,一身都是病,眼睛几乎都快瞎了,全靠旁人给他讲解明军的情况和战场形势,这才把局势弄明白。
听说明军在城外的布置后,洪承畴认为明军正在加紧攻势,势必会对西直门和德胜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清军骑兵必须马上过来。
即便不能击退明军,也必须缓解西直门和德胜门的压力。
他的分析判断是对的。
如果没有外援的话,以这些战力孱弱的绿营士兵,确实很难阻拦明军的攻势。
毕竟明军虽然被清军的精锐打得连战连败,可好歹也是打了那么多年,上战场次数多,都是老兵,总比这些新招募的绿营士兵强吧。
但清军援军来了就不一样了,骑兵对步卒本就有天然优势,何况城里二十多万绿营,加上城外十多万骑兵,在军队数量上就已经碾压二十多万明军了。
此时突袭,必能大败明军。
只能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假如明军没有那么多炮弹储备的话。
可惜世上没有假如。
到下午时分,西直门西北方的百望山上,明军经过一天一夜的工作,终于在一片较为平坦的山顶处砍伐了大量树木,修整出了一片平地。
其实这也就是个小丘陵,海拔也就一百多米,谈不上多高,由于离得太远,与紫禁城相差17公里,离德胜门和西直门13公里,甚至不敢说能俯瞰整座北京城。
而老朱从现代我国那搞来的ah-2型105毫米牵引式火炮其实是外贸版本,普通弹药射程是12公里,增程弹药也才16公里,威胁不到故宫的安全。
不过覆盖德胜门以北的位置还是绰绰有余,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重量是我国的轻量化涉及,全重才1.3吨,真的很适合带着满地图跑。
当然。
即便如此,也是靠着大量的马匹、骡子、人力才把那么多火炮运到山上。
否则就算是这么轻量化设计,光靠那两个大轮子,还真走不动路。
很快,在无人机的视角下,北京以北远处果然出现大量骑兵。
又过了一会儿,那些骑兵分批向着战场方向前行。
“安排几个迫击炮手,去炸他们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