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是万历年间为了对付建奴而加征的军费税,满清鞑子坐了江山后,就在顺治元年被多尔衮废掉了。
然而三饷一废,满清朝廷财政就开始紧张起来,于是在顺治三年,又开始征三饷,只是换了个名头,玩文字游戏,把废除的三饷换成加征银,实际数目却是没变。
所以现在承武帝朱慈焙这减免赋税,取消三饷以及满清的加征九厘银,才算是真正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让百姓可以休养生息,安心种地保证生计。
但三饷取消后,又大量减免赋税,这就意味着新建立的大明财政非常紧缺,军队要养,官员俸禄要给,还要做战后修补工作。
那么钱从哪来呢?
朱慈焙目前的规划是先坐吃山空,等一手朱云峰救济,等承平几年,慢慢收税,加上商业发展,应该就能渡过难关。
眼下的开支主要还是以军费为主。
洪武大明的士兵朱慈焙是不用管的,老朱那边从现代购置了大量行军口粮,拿石油、矿产、稀土等资源换,把那些卖行军口粮的工厂累得够呛。
毕竟我国平时训练不吃这玩意儿,都是炊事班在给部队供应伙食,只有极少数情况,比如长时间野外训练才临时用用。
所以这东西即便是军工厂也不怎么生产,最多就是放网上卖,让军迷们尝尝鲜。
不过老朱这边倒是专业对口。
他在古代打仗,就是长途行军,因此带上大量的行军口粮就很有帮助,不仅体积小,供应的热量高,而且食用也方便。
就跟小时候觉得方便面是奢侈品食物,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样。
南明的将领士兵们要是能搞到一份洪武军的行军口粮,那比过年还高兴,甚至都舍不得吃。
因为那里面真有牛肉或者午餐肉罐头。
因而在不需要管洪武士卒军费开支的情况下,朱慈焙主要管的是南明军队开支。
包括士兵俸禄、口粮、抚恤、武器装备等等。
这些钱目前是由缴获自满清的战利品,以及在江南等地对那些投靠满清,充当满清走狗的地主士绅开刀,把他们的家产充公所得。
只是这样做属于杀鸡取卵,一次性确实得到了大量的钱粮,短期内保证军队供应没问题,但长期肯定不能这么下去。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既能保证民间赋税低,又能保证朝廷的财政开支。
正常情况下,维持个三五年,就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