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前往嘉靖(2)

这一惊世壮举,自然离不开现代与大明的紧密合作。

事实上从洪武二十年初,大明和现代正式开始合作,仅第一阶段,现代就派了超过三十万名高精尖技术人才,数十家国企入驻。

到洪武二十年下半年进入第二阶段的合作,派来的人就已经超过百万,与大明达成上千项合作。

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一年中期,双方处于合作的第三阶段。

光派来的各类高精尖技术人员就多达百万,涵盖各类桥梁、铁路、公路、电气、建筑、机械、电子、化工、水利、纺织等工程师。

985、211双一流大学的本科都没有一个,全是硕士及博士以上,还有大量副教授、教授乃至于院士。

相比之下毛熊当年援助我国100多个项目才来了一两万人而已。

而且这一百多万高精尖人才解决的可不仅仅是就业。

庞大的资源冲击下,加上通过研究石碑革新的量子电池技术,在新能源发展上一飞冲天。

现在电车真正能实现充电3分钟,续航两千公里。

并且这并不算量子电池的极限,理论上来说,充电10秒钟,续航上万公里。

甚至在原材料上也不缺,大量稀土资源的供应加上大多数技术都已经成熟使得在造车这件事上基本没什么门槛。

只是对于车厂来说,技术突然革新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量子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2030年的新能源车其实就已经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1500公里。

车企已经接到了大量订单,许多车都在加班加点制造,所有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每个月产量都在100多万辆,年产一千多万辆。

如果突然进行技术革命,而且是飞跃式的技术革命,就意味着全年一千多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直接报废。

之前卖出去的所有车辆也会被淘汰。

很多人才提的新车,眨眼间就变成了破铜烂铁,不知道多少人利益受损,老百姓肯定不干呀。

所以国内的车企全都很默契地隐瞒了这项技术革命,国家也只是用于军工上,在新能源方面,还是按部就班。

比如去年还是充电5分钟,续航1500公里。今年就推出充电3分钟,续航2000公里。明年再推出充电1分钟,续航2500公里。

这样循序渐进,过渡个五六年,车企的利益不会受损,百姓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