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分歧的问题。
这一点他也不担心。
开国太祖的威望摆在这里,朱元璋开了口,以张居正为主,那就只能以他为主。
甚至别说让谁主次的问题,就算是要废了嘉靖,甚至不想要让朱载坖当皇帝,在宗室里随便挑个人出来,别人也无话可说。
因为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没有老朱就没有大明,因此大明的事情不仅仅是大明人的国事,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家事。
见此高拱也只好应道:“臣遵旨。”
“朕最恨贪官了。”
等高拱应下,老朱目光森然,又望向下方所谓清流领袖徐阶,沉声道:“朕听闻有人歪曲朕善待士子的本意,只要中举,就将以前朕颁布的减免一定税额,改成全部免税?于是多有农人投献田地给举人进士,以换取不向朝廷纳税。而这样的硕鼠,在如今朕的大明遍地都是,以至于田亩数量日益减少,朝廷的税收也日益减少,可有此事?”
徐阶浑身一颤。
他在老家松江府有田,不多,理论上应该是二十四万亩。
事实上这还是正史明史徐阶传记载的数目,而根据范守己的皇明肃皇外史和海瑞的被论自陈不职疏记载的就更多。
皇明肃皇外史记载是四十万亩,海瑞则说“松江田半属徐府”。根据万历六年张居正丈量全国田亩所得,松江府的田地有409万亩,就意味着徐家有200万亩田。
这自然是夸张了些,但范守己和海瑞作为与徐阶同时期的人。海瑞当应天巡抚还强制令徐阶把强占百姓的数万亩田地退回去,补交历年税款,可以说是事情的亲历者,描述的自然不会太假。
更何况严嵩倒台后,又有许多御史上书弹劾徐阶,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田连阡陌”,可见徐家的家产不知道多少。
而徐阶老爹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县丞,据说只有祖田三千亩。等到了徐阶发达之后,田亩数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短短几十年就翻了上百倍,里面有多少猫腻谁人不知?
老朱早就调查过徐阶的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他的田产来源主要就有三种,一是接受投献以避税,二是侵占朝廷官田,三是趁着灾荒年月低价兼并破产自耕农的土地。
这三种方式基本就涵盖了当时有钱有势的官员、地主阶级如何兼并土地,并且逃避纳税的套路。
可以说张居正改革,就是动了这部分利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