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正在为不知多少代后的子孙挖坑,赵凌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笑意中,既有作为开创者的豪迈,也带着几分道家的洒脱。
说服河上公前往蜀地创立道教后,赵凌信步来到道家学室外的回廊下,恰好遇见刚踏进尚学宫大门的韩信。
这位功勋卓著的太尉下朝后,总会先回府用过午膳,才换上朴素的学子服前来求学。
今日他一身青灰布衣,若非腰间悬挂着象征身份的玉珏,几乎与寻常学子无异。
“臣参见陛下。”韩信躬身行礼,神色从容。
皇帝喜欢到尚学宫视察,这已经是咸阳城内公开的秘密了。
赵凌打量着他这一身装扮,不禁失笑:“韩太尉身着布衣行走于尚学宫,不觉得有失身份么?”
韩信整了整衣袖,坦然道:“陛下此言差矣。衣裳不过蔽体之物,穿着舒适便可。在这求学之地,臣以为布衣比朝服更为相称。”
两人并肩在尚学宫的回廊间漫步,夏初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廊外传来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与庭院中的虫叫鸟鸣相和。
“太尉随朕入咸阳已近一年,还未曾回过故里吧?”赵凌忽然问道。
韩信目光微动,声音平静:“臣父母早逝,故乡已无至亲。打算在新岁前回去祭扫先人。”
“太尉如今位极人臣,正当衣锦还乡。需要什么仪仗,尽管开口,朕定让你风风光光地回去。”
出乎赵凌意料的是,韩信毫不犹豫地婉拒了:“陛下美意,臣心领了。但祭奠先人贵在诚心,不必兴师动众。臣独自回去便好。”
“哦?”赵凌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韩信,“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太尉如今功成名就,却要悄无声息地回乡,这与不归有何分别?”
韩信微微一笑,目光越过廊外的梧桐树,望向远方:“陛下,臣的双亲早已不在人世。这富贵荣华,他们看不见,旁人知不知道,于臣而言,又有什么要紧?”
赵凌眯起双眼,想起记忆中那个截然不同的韩信。
历史上,韩信在攻占了齐国故地后,便派使者向刘邦请求封自己为“假齐王”,以稳定齐地局势。
刘邦起初大怒,但在张良、陈平的暗示下,意识到必须笼络韩信,便顺势封他为真正的齐王。
后来在垓下之战,逼得刘邦答应裂土而封才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