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若依你之言,大举对外用兵,需要多少粮草?需要多少兵力?又需要多少官吏去管理新得的土地?”
他抬手指向窗外:“你看这咸阳城,看似繁华似锦,但关东六国故地,仍有不少人心怀故国。北疆匈奴虽败,但治理起来也非容易之事。”
“百越之地,看似臣服,实则暗流涌动。眼下当务之急是巩固根本,解决内忧外患,让百姓休养生息。”
韩信凝神倾听,不时点头。
作为太尉,他自然明白这些现实困难,但眼中的火焰并未熄灭。
“陛下所言极是。”韩信恭敬地说,“但臣以为,正因为内忧外患尚存,才更需要开拓外部。如此既可转移国内矛盾,又能为大秦获取更多资源。至于治理,不妨效仿周朝分封之制,但又有所不同。”
“哦?细细道来。”赵凌来了兴趣。
“陛下可记得商鞅变法前的秦国?”韩信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时秦国国力衰弱,被魏国夺去河西之地。孝公任用商鞅,奖励耕战,使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如今大秦也可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将士对外开拓,凡打下疆土者,许其自治,但必须尊奉大秦为宗主,使用大秦文字,通行大秦货币。”
赵凌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起伏。
韩信的提议与他这些年的思考不谋而合。
作为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今后的历史中,整个世界将迎来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浪潮。
如果大秦能够抢先一步,或许真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分封制一旦重启,难保不会重蹈周朝覆辙,诸侯坐大,尾大不掉。
“你的想法,朕不是没有考虑过。”赵凌缓缓道,“但你要明白,各地封王之事,关系重大。今日许你封王境外,来日你的子孙若与朕的子孙兵戎相见,又当如何?”
韩信神色一凛,立即躬身道:“臣绝无二心!”
赵凌摆手笑道:“朕非疑你。只是作为帝王,必须思虑周全。”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天下这么大,朕何尝不想让大秦的黑旗插遍四海?但治国如烹小鲜,火候把握至关重要。”
马车缓缓停在章台宫前。
侍卫上前打开车门,秋日的阳光倾泻而入,为宏伟的宫殿镀上一层金色。
赵凌率先下车,回头对韩信道:“你我尚且年轻,不必急于一时。匈奴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