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63章:货币的本质(2)

“正是此理。”赵凌微微点头,“而且,你们可知道,为何朕要坚持让利于民?”

萧何思索片刻:“陛下曾言,藏富于民,方是强国之道。”

“不错。赵凌走回御案前,取出一份密报,“这是各地暗卫送来的消息。自从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后,民间积蓄渐丰,市井繁华更胜往昔。你们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萧何若有所悟:“民富则国安。”

“更重要的”赵凌目光深邃,“是朝廷可以借此开办银行。”

“银行?”萧何和王绾异口同声,对这个新词感到陌生。

赵凌解释道:“就是朝廷开办一个存钱的地方,各地郡县百姓皆可在一个地方存了钱之后,在另一家银行取出。”

“但这其中账目数据可是巨大,需得等些时日,尚学宫培养出足够多精通术数的学子才行。”

“意思是,若黔首在三川郡的银行存放了百钱,到了咸阳的银行也可以取出?”

这个想法让萧何眼前一亮。

作为治栗内史,他太清楚这个主意的价值了。

这可不仅仅是便民。

重点是存与取!

金银铜钱有限,若是存的人多,那这些金银铜钱不就活过来了?

赵凌继续说道:“货币的本质就是一种可流通的债务凭证或信用凭证它的价值来源于集体的信任和约定。我们都相信,当我们把它交给别人时,别人会接受它,并相信它能换回等值的商品或服务。”

“无论是金币,还是银币跟半两钱,他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只要百姓相信朝廷,他们就会存钱进银行,如此,钱也就流通起来。”

他重新拿起那份关于冰块生意的文书:“所以,西孟两家经营冰块,看似是让他们得利,实则是培养更多的富户。待百姓都有余钱,朕只需登报说明,只要百姓相信朕,他们便会存钱进去。”

赵凌如今在民间的声望简直难以想象,他就是无数百姓心中活着的神明。

他说存进银行能取,九成的百姓都会信的。

这种事,哪怕换作以前任何一位国君,乃至始皇帝,恐怕都不行。

萧何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深意,不禁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不过。”赵凌话锋一转,“爱卿担忧国库空虚,也确实是个问题。”

他取过一份诏书,亲自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