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来了百十多人,吴长禄就有些不悦,指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道:
“学童在家主这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家长都回去,有时间多做几支牙刷不好吗?”
那个壮汉抓抓后脑勺,瓮声瓮气道:“某也是来上学的。”
“你多大?”
“某十五岁。”
“十五岁都该娶妻生子,赶紧回去,等过几年,再送孩子来学堂。”
吴长禄直接挥手撵人,黑石村还有一百多孩童,这加到一起都快三百人了,家主如何教得过来?
“某不走,某要上学,家主说了,有教无类。”那黑大汉直接往地上一坐,眼泪汪汪。
吴长禄不禁又气又笑,正要叫人把黑大汉拽走,就看到李愔背着小手从大门里走出来,嘴里轻咳一声:
“只要有向学之心,都可以来学堂试学一个月。”
那黑大汉大喜,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然后又噗通跪在地上,使劲磕头:“杨务廉谢过家主!”
杨务廉?
李愔眨眨眼,瞧瞧这个傻大黑粗的黑大个,瞧着有点憨,不像心灵手巧的模样,估计是和那个将作大匠杨务廉同名吧?
先试读一个月,不行的话,在遣散回家,反正他的领地,以后也不会没活干。
李愔瞧瞧黑压压的人群,其中小的六七岁,大的如杨务廉这般的,也有几十人。
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三百人的样子。
他的食邑一共是三百户,就算每户一名学童,就三百人了。
三百人多吗,一点都不多,那位老先生,还弟子三千呢。
李愔在这方面跟韩信一个路数:多多益善。
不过这三百人让他一个人教,难度还不小,看来还得培养几名助教。
于是把这些学童放进庄子里,先按照年龄段,分成五个班,登记造册。
这项工作,只有小桂子能帮忙,和李愔一起忙活。
李愔心里也直叹气:这个时代,识字率还真是低。
“家主,程将军和诸位将军到!”吴富贵挤进人群,向李愔通报。
“你领着吴老和柳老他们迎接,某这里忙着呢。”李愔头也不抬。
吴富贵只能领命而去,心里颇有些惴惴不安:会不会怠慢这些贵客?
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里正,连芝麻绿豆大的官都不是,来的这些位,哪一个不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