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苏长青的名单,大夏远征军第8军将领名单(1)

“嘿!”

“这哪里是远征军的名单啊,这分明是黄埔军校同窗聚会吧!”

政委在看到相关名单之后,笑着拍了拍苏长青的肩膀说道。

正如政委所言,远征军将领名单中。

出身黄埔军校的,为数不少。

高级指挥官中,

杜律民:黄埔一期生。

郑冬国:黄埔一期生。

孙立仁:1928年回国后曾在黄埔军校任教。

师级指挥官。

戴安蓝:黄埔三期生,第200师师长。

刘柏龙:黄埔三期生,新28师师长。

马维冀:黄埔二期生,新29师师长。

团级指挥官。

柳树人:黄埔五期生,第200师第599团团长。

凌则民:黄埔六期生,第96师第288团团长。

李颐:黄埔六期生,预备第2师第5团团长。

苏长青的学长学弟,都有。

“这可是老爷子的家底,嫡系啊!”

“要我看!”

“青天党军中能打的也就那些。”

“我这个杜学长,绝对是最能打的那一批。”

“总司令虽然打起仗来不敢恭维,他手底下的悍将却不少。”

蹲在地上的苏长青,拍了拍手站了起来。

此番!

担任大夏远征军总参谋长的事情,也算是定了下来。

而总部那边也传话过来,此番远征军一个军的编制。

由苏长青亲自选将!

前往蒲甘地区,以第8军的编制编入远征军。

第8军共有三个师。

分别为101师,102师以及103师。

由于首次入缅作战的大夏国远征军主要由国内原有精锐部队组成,如第5军、第6军等,这些部队并非新招募,而是青天党政府的主力作战部队。

等到1943年,为反攻蒲甘,青天党政府才征集知识青年组建青年远征军,士兵主体为中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通过“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动员。

同时,驻天竺地区的军队(如新一军、新六军)补充的兵员也部分来自国内新招募的士兵,但需经过严格体检和训练。

而在滇西反攻期间(如松山战役),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