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无子之子李通古,李斯诘问嬴成蟜(4)

这次低头,并不是稷下学宫的规矩。

他们是自愿自发的。

嬴成蟜组织语言,思考如何讲演。

自从那次在廷尉府门前,对近乎稷下学宫全体公开授课后。

少年就从内心相信,人人皆可成圣!

少年在那一日突然对心学多了不少感悟,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朝悟道。

心学不是收揽人心的工具。

而是一门能剔除纷乱杂念,从命运的千万般轨迹中找到真我的学说。

“因果!知行类于因果!”少年突然拍手大喊,兴奋地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因为我们知道种下粟会收回种子,所以才会去种粟,这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条客观存在的规律,你们懂了没有?”

学堂中稍稍静寂片刻后,学子们大多点了点头。

他们觉得自己懂了,毕竟嬴子的这个比喻实在是简单至极。

但他们又觉得这个懂有些模糊,总感觉哪里欠缺点什么,却又找不到。

相夫习找得到。

这位稷下先生像是学子一样举起手,表示有疑。

正要举手的李斯看到相夫习举手,便暂时默不作声,静待事态发展。

嬴成蟜颔首,道了句“请讲”,就像是对待普通学子一样。

相夫习一脸认真地道:

“嬴子说知道种粟会得子,所以才去种粟,这里我听明白了。

“但嬴子后来说知行合一是规律,二者密不可分,我有些疑惑。

“知是知道,行是行动。

“知行合一就是知道并去行动。

“我用嬴子举的例子举例。

“我不知道种粟得子,但看到其他人种粟得子,我就去跟着种了。

“不知而行,这知行是不是就不合一了呢?

“还有。

“我知道种粟得子,但我不去种。

“知道而不行,这知行是不是也不合一呢?

“知行可以合一,也可以不合一。

“嬴子这堂课是不是要教会我们知行合一,先前所言又口误了呢?”

诸子默默点头,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说知行合一,但你不能说知行合一是一条客观存在的规律。

学子们大多恍然明悟,相夫先生道出了他们心中道不出的疑问。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