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三章:老秦骨暂寄,大秦有二君,郑国渠完工(本卷完)(5)

“再抬高的话,会冲毁新筑的东岸堤坝。”

郑国站起身,拍了拍沾满泥土的衣袍:

“在这里,设置分水堰。”

他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迅速画出一个弧形结构:

“用‘鱼嘴’分水法,将急流一分为二。既保证水量,又减轻对堤坝的冲击。”

周围的工匠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数年来,郑大人独有的这项分水法已经多次证明其价值,解决了泾河与洛河之间水位差异带来的诸多难题。

“郑大人真乃神人也!”懂得这其中奥妙的水工赞叹连连。

郑国摇摇头,目光深远:

“非我之能,乃天地之理。

“水有水性,顺之则利,逆之则害。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正当众人讨论间,远处传来一阵骚动。

一队骑兵疾驰而来,玄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郑国心头一紧,那是王上的仪仗。

“大王驾到!”传令官的声音穿透燥热的空气。

工匠们慌忙列队跪迎。

郑国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向前走去。

这一刻,他等了数十年。

秦王政政身着常服,在侍卫的簇拥下大步走来。

虽没有冕服加身,但从众侍卫站位也看得出其身份。最不济,还有那个已经长高的秦公子成蟜帮郑国识别。

能比秦公子成蟜先行的,除了秦王政还有谁?

“臣郑国,拜见王上。”郑国略微拱手,语气止不住地激动,微微转身面对嬴成蟜:“拜见公子。”

秦王政摆摆手,望着滔滔江水,沉声道:

“试水。”

此刻的他,眼中只有这条河渠,这条拖住秦国六年发展的河渠,这条秦国投入六年国力的河渠。

“试水!”郑国重重点头。

这正合他的心意,他此刻也没有心情去弄甚君臣之道。

周边官吏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秦王政来下令。

大日照耀下,数不清的老秦人光着膀子背着绳子缓缓拽起闸门。

泾河之水初细小,继而扩张,最后奔腾。

沿着河道而汹涌向前的泾河之水好似一条猛龙,在关中平原上摇摆身姿。

两岸百姓跪地叩拜,工匠们相拥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