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靠光看字(2)

下午日头又偏,沈砺从北巷回来,背上多了一双鞋——挑担娘李婆的。

他把鞋高高挂在“调解处”的竹棚边,红绳末端系了一个小小的结。

“她走稳了。”

沈砺低声,“她说把鞋给我们挂一天,让别人看见,心里稳。”

“她会来拿。”朱瀚道,“挂一夜就好。”

黄昏时,一阵风把红绳吹得轻轻斜。

朱元璋又在不声不响的角落里站了一会儿。

他看着这块小小的棚,看那一尺半的空,看那鞋、板、桩、绳、鼓,再看人来来往往,回头对朱瀚说:“小弟,把这棚多搭两处吧。南市口一个,城西一个,城北一个。名字都叫‘一尺半’。”

“再加一个规矩。”朱瀚道。

“什么?”

“坐在‘一尺半’的人,都要先摸绳,再说话;说话要半句半句来,不许连下去,给别人接的空。”

朱瀚笑,“我们这里,不靠嗓子,靠‘空’。”

朱元璋眼里笑意更深:“靠空,也靠心拍。”

夜里,旧学府廊下又亮起灯。

李遇坐在门口,没有敲鼓,耳边却像有一支细细的曲。

“王爷。”李遇抬头,“我明日想去‘一尺半’坐半个时辰,不敲,只看。”

“去。”朱瀚道,“看谁不敢看自己。”

“看谁不敢让半寸。”

朱标接,“看完你告诉我,你看见了几种‘不敢’。”

“是。”李遇答得稳,眼里却亮。

清晨的风绕过旧学府的廊柱,带着昨夜灯油的微甜味。

廊下的地砖还冷,薄霜被脚尖踩碎,碎裂声轻得像小孩叹气。

朱瀚比鸡叫晚了一刻钟到,衣襟收得整,手里拎着一柄旧竹尺。

他把竹尺平平放在桌边,指尖敲了两下,像给自己定拍。

朱标早来了,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见他不吃,便塞到他手里:“叔,先暖一暖肚子。今日肯定更热闹。”

“热闹也是拍子。”朱瀚笑,咬一口,芝麻和葱香在舌尖开,“拍稳,人就散不乱。”

红绳在晨风里斜斜晃,昨日孩子们加的一小段被白榆重新理直,绳节打得实,摸上去像一颗扣在心上的结。

木牌上用炭写了三个字:“一尺半”,字不俊,却沉着。

竹棚下,桌板被擦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