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四章:刮羹侯(2)

带着一众好友和宾客前往刘伯家避难求食。

长嫂厌恶太祖高皇帝,见他来时便以勺刮锅边发出声响,佯装羹饭用尽。

宾客信以为真离去,高祖却见锅中满是羹饭,由此深恨长嫂。

乃至日后太祖高皇帝一统四海,大封宗室和功臣时,独迟迟不封这位侄儿。

长嫂多次向太祖高皇帝请求封刘信为侯,但都遭到了拒绝,一众沛县出身的开国功臣也无人为其求情。

毕竟当年因为长嫂刮锅而离席受到羞辱的,就是他们这些沛县乡党。

最后还是老太公怜悯刘信幼年丧父又不得封侯,亲自劝说,太祖高皇帝方才不情不愿地为其封侯,却故意用了这极具羞辱意味的称号。

长嫂也不嫌弃,只为儿子封侯而喜。

然而太祖高皇帝驾崩后,高后临朝称制。

高后昔年也曾遭长嫂多次羞辱,因此临朝称制的第一年,廷尉便判刘信有罪,高后将其削爵降为不得世袭的关内侯。

为免留人话柄,高后又将被太祖高皇帝追封为武哀侯的刘伯,追尊为武哀王,但不允许王爵世袭。

不过刘信的运气很好,诸吕之乱平定后,他的母亲于太宗孝文皇帝初入长安时,参与了拥立太宗文皇帝,因而不仅得以恢复了刘信的“轑釜侯”爵位,自身也赚取了一个阴安侯。

而后孝武皇帝酎金夺爵,刘信的子孙又被褫夺了爵位,其家族回到沛国定居相县,尽管失了爵位,却仍保富贵。

刘馥心下也颇有些无奈,只觉眼前天子高高在上的形象,似乎从云端坠落了几分,反倒像是个拿旁人先祖趣事说笑的市井无赖,但却也更真实了些,消解了那种无形的距离感。

那股萦绕心头的紧张,在天子的调侃声中竟也不知不觉地消散了大半。

刘馥定了定神,语气不由带上了一丝为先祖正名的执拗,朗声道:“国家,先祖虽命途坎坷,然确有实干之才,臣今日于治水之道略通一二,实皆传承自家先祖所遗之学。”

“哦?”

刘辩收起玩笑之色,身躯微微前倾,显出感兴趣的神情,道:“元颖可为朕述说一二。”

谈及先祖功业,刘馥精神稍振,微微抬首,话语中透出几分自豪,道:“先祖昔年封于庐江,于封邑筑舒城。其时战乱方息,百家士子流落江左,先祖广纳墨家、农家及堪舆家门人为食客,在封地大兴水利,修七门堰、乌羊堰、千功堰、槽牐堰等,灌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