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224 章 再次满载而归(2)

至还包含了数套基础的数学、物理教材。

“这些资料能帮你们打牢基础,至于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举措,还得靠你们回到大明后,结合当地的水土、民情慢慢摸索。”

陈林抚过印刷工整的书页,郑重地向专家团队躬身行礼。

与知识储备同步完成的,还有穿越所需的物资筹备。

在城郊一处戒备森严的大型仓储基地里,各类物资被分门别类地堆放整齐。

从几毫米粗的精密零配件,到数米长的无缝钢管,再到全新组装的小型蒸汽机,甚至连用于修建厂房的钢筋、水泥,以及能提高农业产量的改良种子,都被一一清点入库。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批工程车,车身旁还堆放着配套的维修工具与燃料。

负责物资调度的工作人员拿着清单逐一核对。

这些物资足够支撑大明在五年内搭建起基础的工业框架,只要能顺利落地,先从纺织、采矿、冶炼等行业入手,不出意外的话,完全能让大明提前迈入真正的蒸汽时代。

至于更遥远的电气时代,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需要建立在蒸汽时代全面铺开、能源与工业体系初步成型的基础上,只能留待下一次穿越时再做筹备。

人员安排也已尘埃落定。

此前参与对接、且自愿随陈林一同返回大明的技术人员、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均已正式划拨到陈林新注册的“洪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名下,成为他旗下的员工。

大家提前完成了劳动合同签订与身份信息备案,还接受了基础的明代礼仪与生存技能培训。

毕竟,他们即将踏入的,是一个没有现代医疗、没有便捷通讯的古代社会,每一点准备都关乎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夕阳西下时,仓储基地的灯光逐一亮起,映照着整齐的物资与整装待发的人群。

陈林一行人站在基地中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妥当,知识、物资、人员全部就位,一场跨越六百年的“归程”,即将开始。

仓储基地的灯光暖黄柔和,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离别意。

陈林的父母站在人群最前排,母亲的眼眶早已泛红,双手反复摩挲着儿子的袖口,话到嘴边却只是轻声叮嘱:“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别太累,要是要是能回来,尽量快点。”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平日里爽朗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