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章 站在所有群体的对立面(2)

许参与金融性投资、不允许买卖流通性股票。

而藩国公民,只是在本藩国内部,拥有完整的政治权利。

藩国公民到了帝国本土,权利等同于帝国国民,且凡事帝国国民优先,其他级别依次类推。

与此同时,帝国居民到了藩国范围内,权利等级却要默认提升一级。

帝国国民到了藩国境内,就直接拥有公民权力了,帝国公民更是不用说,凡事都有更高优先权。

这就导致,帝国公民在藩国内畅通无阻。

可以经营和从事任何行业,可以直接考取任何功名,可以担任任何军政官职。

但是藩国公民在帝国本土却处处受限。

不但不能参军,也不能当哪怕最小的官,关键是连投资范围和额度都受限制。

结果就是,帝国公民单方面挤占藩国的军政职位,帝国资本单方面挤压藩国资本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典型的殖民地式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压迫。

在藩国精英群体规模小的时候,在藩国资本力量薄弱的时候,这些压迫的影响还不明显。

但当藩国精英群体规模持续增长,藩国资本力量成为藩国政坛主要力量后,就必然滋生分离主义了。

当帝国在战场上陷入被动的时候,西夷势力对他们略微施压和引诱,大部分藩国都出现了所谓的自立倾向。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不能从帝国本土获利,那就不如干脆独立。

独立后把帝国人从藩国驱逐出去,把帝国人占据的那些利益拿回来,这样自己至少可以多分一些。

而撤藩设省的政策,所包含的最为关键的改变,是将藩国公民升级为帝国公民。

这样的结果是,帝国本土那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向藩国资本完全开放了。

帝国本土那大量的军政岗位,也向藩国的精英群体开放了。

帝国本土那海量的工作岗位,也向藩国的普通民众开放了。

再加上帝国本身存在的文化向心力,撤藩设省就成了藩国上下所有阶层和群体共同的理想。

一旦政策落实,大部分藩国应该都会迅速改变立场,重新站在帝国一边。

但是,撤藩设省却会损害帝国本土资本、帝国本土精英、帝国本土民众的利益。

藩国资本要过来争夺市场,藩国精英要过来争夺军政岗位,藩国民众要过来争夺工作岗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