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泛起一丝涟漪。鬼使神差地,他走上前去,轻声问道:“姑娘,可否讨碗水喝?”凌雪微微一怔,随即露出友善的笑容,点了点头,带着周行来到不远处的小溪边。她蹲下身子,用手捧起清澈的溪水送到嘴边先尝了一口,确认无误后才舀了一些给周行。
周行接过水,一饮而尽,清凉甘甜的溪水瞬间驱散了他满身的燥热。他感激地看着凌雪,两人的目光交汇,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纯真与善良。简单寒暄了几句后,周行得知凌雪家中以养蚕织绢为生,对她勤劳持家的品质越发赞赏。
临别时,周行留下一枚刻着自家私章的信物,告诉凌雪若日后有难处可凭此找他相助。凌雪捧着那枚精致的玉佩,望着周行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觉,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波澜。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凌雪像往常一样打开家门准备去桑园劳作,却看到门外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周围还跟着几个仆从。从车上走下来的竟是当日在桑林相遇的周行!此时的他已换上一身锦袍华服,更显风度翩翩。
原来,周行高中进士后被授了官职,但他并未忘记那个在桑林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凌雪的家。这一次,他是来正式提亲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小村庄里炸开,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有人羡慕凌雪好福气能攀附权贵;也有人质疑周行只是贪图她的美貌;更有甚者认为门不当户不对,这门亲事断不会长久。
凌雪的父母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为女儿能得到这样一位优秀青年的青睐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女儿嫁入高门会受委屈。深夜,油灯下,母亲拉着凌雪的手欲言又止,父亲则不停地抽着旱烟,满脸愁容。
面对众人的反应,周行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定。他在村口当众立誓:“此生唯爱凌雪一人,绝不纳妾,定当护她周全。”真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然而,族老们依旧反对这门亲事,认为破坏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关键时刻,村中德高望重的教书先生站了出来,他说:“英雄不问出处,良缘岂论门楣?既然周公子真心实意,我们应当成全。”有了教书先生的支持,舆论逐渐转向对两人有利的一方。
大婚之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简陋却充满喜气的茅屋前挂起了大红灯笼,院子里摆满了酒席。周行亲自迎娶凌雪过门,没有半点架子。按照习俗,新人要向父母敬茶改口。当凌雪颤抖着手端起茶杯递给公公婆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