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9章 赴任、读书与国粹(3)

上时间也拖不过去了。

唯一能再拖上一拖的,就是‘选个吉日’,

吉日总归不是明天,那自然就往后靠了。

不过这一点朱厚照并不关心,因为对他而言也没什么意义。

他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练字、射箭,若是得空也会锻炼锻炼身体,跟着张永做几组武术动作什么的。

因为对自己有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以后要成为一个文武双全、兼具才情的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不能只是年轻风流,最重要的是要足智多谋、握天下之权。

朱元章对皇子的教育是很注重的,按照他老人家定下的规矩,一个孩子读书的任务还是蛮重的。

所教授的内容也很多,一般以大学、尚书这类传统的四书五经为主,除此之外也会学习资治通鉴、帝范,里面都是历朝历代哪些是昏君、哪些是明君这类东西,目的就是教皇子当个好皇帝。

除此之外,我大明历代帝王还会给儿子们编书,朱元章的皇明祖训就不必提了。还有太宗皇帝编的圣学心法、宣宗皇帝制帝训、宪宗皇帝编文华宝训等。

最后,还有历代文人写的文章,王勃、苏轼、柳宗元等等,不要说了自己是读书人,却没看过王勃的文章,没读过苏轼的词,那也不妥。

其实这些内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朱厚照还不是成年人,即便大臣们制定学习的内容,也不会很多。

但也有个麻烦,就是运气不好,碰上了刘瑾、吴宽两个人。

吴宽不必说了。

新任内阁首揆刘健,那实在不是一般人。

老先生今年65岁了,从小受的是正统而严格的儒家教育,拜的老师是理学家薛瑄。二十七岁中进士,然后就在翰林院熬资历。

他读书做事很是认真,绝不打马虎眼,正就是正,邪就是邪,而且性格刚直,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二十八年,旁人叫他通通路子快些提拔,他不,就是埋头苦熬,所以也有“刘木头”的称号。

现在一个内阁首愧、一个詹事府詹事是这两个老头,那真是对味了,

他们在一起一合计:东宫聪明,但有奇智,可得把他往正道上引啊。

原先徐溥给定的是日习一百字,

两个老头儿互相看了看,吴宽道:“殿下之才非常人,这样是否有些少了?”

刘健装模作样的深以为然,“或应两百?”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