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比他冷静的多。
甚至有些失望,看来这些所谓的勇士,比铁木真忽必烈、皇太极多尔衮时代的那种北方勇士都要差一些。所以说在历史上没有取得这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的成就。
达延汗这个所谓的中兴之主和真正奠定基业的开国之君相比,也还是差了些。
“看来,他们也生不出什么骚乱。”朱厚照说着还看了看谢迁,
这位东阁大学士本来是担心皇帝那道旨意一下,鞑靼人会闹点什么动静来着。
但谢迁也有话讲:谁知道你为这五百人,找五千人在外边儿看着?!
“本宫先前就说过,在我大明都城,区区五百人,他们能如何?”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看拳头的大小。
但那道旨意,是皇帝要强行发出,其实许多人都不满意。
便是在暖阁之中,亦有左都御史戴珊进言,
“殿下天纵之资,固然可以料定到小王子有侵犯我大明之野心,但有今日之举后,将来必然会有人说,小王子之所以进犯,乃是因为我们礼数不周,故意激怒小王子。”
这是说这个办法实在不聪明。
朱厚照奇怪,“小王子不是一直在犯边吗?何以会说是因为本宫的原因?”
戴珊回说:“殿下可知,王威宁(王越)威宁海大捷三年后,小王子率三万余骑寇边,正是对威宁海大捷的报复。因而当时即有人说,这是开大衅于边。自此,边境无宁日,士马疲弊,馈运耗竭,公帑私蓄皆赤立,边民荼毒有不忍言,而武阶冗滥亦不可胜纪。”
这话的意思,就是怪王越打疼了鞑靼人,招致了人家的报复,所以叫‘开大衅于边’。
朱厚照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怎么有这样的湖涂蛋?这一次应该没有人人说这么没出息的话吧?!”
弘治皇帝翻了一本奏疏出来拿到太子面前,“山东布政使黄文佑。近来,他已连上两道折子了。所说的也是戴珊之言,担心朝廷的旨意会惹来大祸,甚至不需多久就会引来小王子更大规模的寇边!嘿,他人在山东,比朕这个在北京的还要害怕。”
朱厚照:“”
“父皇!儿臣请旨将此人抓起来!”
戴珊等人闻言,大惊失色,“殿下,不可!”
“有何不可?!”
戴珊语速极快,“黄文佑为人臣子,谏言乃是本分,何以有因一言不喜,便将朝廷命官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