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弘治皇帝也有些沉默了,看来让太子让一步是不行了。
而且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今年要监国有,明年要监国还是有。
“既然如此,太子。”
“儿臣在。”
“你便依朝廷之法酌情来办。但有一点,不可伤了他们性命。”
朱厚照得了此话心里就有数了。
“陛下圣明!”三位阁老也心满意足。
因为弘治皇帝护短。
姓朱的、姓张的、姓周的这些外戚在弘治一朝惹了很多人不满,朝臣多有上奏,但皇帝始终不理。现在有太子,他们这群人也算是有个指望了。
弘治十二年,二月初三日,帝龙体不豫,故而降旨太子监国,圣旨曰:
古之教太子者,慎选师傅,训之德义。过龙楼而问寝,入虎闱而齿胃,盖若是其毖也。及乎六师挞伐,有事行间,则从曰抚军,守曰监国。非特重器所寄,亦以周知艰大,练察治忽,为嗣君之要务也。
要进入新的剧情啦~让我更个短的,过渡一下。梳理下后面的剧情。
太子监国这事儿皇帝身体不好,说起来也不是不行。
其实几位阁老都想过会有这回事,只不过没想到那么早。
不过看皇帝了面色惨白的样子,他们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少刘健是没什么意见。
但是朱厚照却皱起了眉头,“父皇若有旨意,儿臣不敢不遵。但”
“太子有何顾虑,说来便是。咳咳。”皇帝又咳嗽了两声。
这咳得也太到位了叫人还怎么拒绝。
“也并非顾虑,只是父皇和各位阁老也知道,儿臣有时候行事失了宽仁,较为严苛,这也是半年来儿臣潜心攻读圣人之学的缘由。所以儿臣在想若是监国之时,有些举措过于刚勐难道再改回来吗?先生们说朝令夕改此为大忌,亦有损于东宫之颜面。”
喔,
皇帝和阁臣们一听也明白了,皇太子这是在提条件呢,说白了就是你让我监国可以,但你儿子我做事可不是那么窝囊的,到时候我杀了人、或者干了什么刚勐的事情,你可不要再给我改回来,那我太子还要不要面子了?
当年朱棣就老这么干,说是让太子监国,结果到大漠几个月一回来就把太子干过的那些事全都推倒重来,比如这个官员原来从京师调到地方的,好,给我调回来,从地方调到京师的,给我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