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6章 初议马政(二)(5)

们就去长城外,牧马!”

“英明无过太子!”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然你说怎么办呢?让弘治皇帝下令把朱家的王爷都杀了,把草场都还回来?

怕是要天下大乱了。

茶马贸易更是复杂的不要不要的。

当然,朱厚照还关心一点,

“官牧和茶马贸易便先如此。民牧这一节,其害之深,触目惊心。民困于马,莫知所逃,生驹则为求倒死,无驹则欣以相庆。宁复出银、不愿养马。长此以往,只怕民心就尽失了。”

如果专门去读中国马政的历史,会遇到一句话,叫“马政莫详于明,亦莫弊于明”。

就是因为朱元章吸取了历朝历代马政的教训,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马政,但吏治败坏之后,异常完备的马政又酿成了太多灾难。

总得来说,明朝获取战马有三个方式。

一个就是官牧,这个很好理解,由朝廷划定草场,专门养马。朱元章为此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太仆寺来管理,就挂在兵部的下面(后期又增设苑马寺)。

不管叫什么名字,反正就是皇帝专门派了一帮人、管理一块草地,负责养马。

后面败坏的缘由也很明显,就是草场被宗藩、地主豪强占了,当然其中的原因又很复杂,便是开国的时候人少、有地方养。随着人丁滋生,有些地不得已要开垦出来种粮食,所以有的也是被军、民给占了。

第二就是茶马贸易。它主要是在边关地区,用茶叶和西藏、西域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换马。直到现在,有些地方仍然会有一个景点叫:茶马古道。

但这个渠道,被茶叶走私给搞坏了。

第三个方式,就是造成巨大灾难的源头,甚至创造了一个词叫‘响马’。

这个方式叫民牧。

民牧这个政策是借鉴于北魏和宋朝,就是让百姓帮助朝廷养马。

总的原则就是帮我养马,养好了我免你的税,养坏了,你赔我。一般会有‘计户养马’和‘计亩养马’这两种方式,就是这五十亩地养一匹马,或者你们十五户人家一起养一匹马。

但时间一久问题就来了,

首先,我作为百姓,朝廷今天给我一匹健康的马,但是他娘的我就是运气不好,那匹马明天就是一下子病死了我咋办?

那就得赔,一匹马可贵了,少说要二十几两银子,所以不断有家庭因为养马而破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