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片几千片,人工投料和自动化投料的良品率肯定会有差异。
倒不是说机器就一定不会错, 如果机器出现故障了,那肯定是一次性整桶料都报废了。
确认过两种方式都能生产,剩下的其实就是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
朱怡婷作为总经理, 她一再希望用人工, 其实说白了也是因为03年国内工人的工资, 相比于用到依视路进口技术的设备而言, 人工实在是太便宜了。
趁着一边参观视察的工夫,朱怡婷不止一次给大家算账:
“目前普通操作工700块一个月, 我们公司算良心的了,每天延长到12个小时工作时间,还有加班费300块, 总共1000左右。
化验员高一点,外面平均也要1000块左右, 我们是从其他同行那儿溢价挖过来的,目前给的是1600, 算上加班费就是2400。
产线工程师最贵,之前只能从天康威视挖角, 还是严格双倍工资,外面1500,我们给到3000,算加班费4500。
当然,用人成本不光有工资,还有相当于薪酬四成左右的税费、保险,还有两成左右的福利配套和工作耗材配套。所以加一个人实际上要乘1.6。
这么算下来,一条线四个人,不用全自动进口技术的话,人工成本是1000乘2加2400加4500,总和再乘以1.6,一共是每月1.42万人民币,一年17万。
依视路技术的自动投料机,买价大约11万8美元,按照7.8汇率大约92万人民币了。一台机器等于相关人员五年半的开支了,
这个投资回收周期在国内实业界绝对算慢的了,而且实际上也就操作工和化验员是完全省掉的,产线工程师只能是省掉半个人左右,因为你总得有备无患,最多一个人管几条线、都盯着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多雇佣就业的话,政府还有相应奖励、地方上也会鼓励你。”
朱怡婷这番苦口婆心的解说,陆幽幽这种外行人也没必要全听太明白,她只是云里雾里记了个结论:上全自动投料机最快也要五年半甚至更久才能把机器回本,还减少了就业。
不过,对此顾辙立刻出言提醒:“账不能这么算,这两年工资涨得多厉害?从前年加入wto, 外贸爆发开始,每年平均涨10%工资都不止了。
五年后工资不说比现在翻倍,涨一半是绝对不止的。机器的成本却不会通货膨胀, 使用成熟技术的工业品,是几乎不会涨价的。”
朱怡婷见状也补充道:“可是,目前我们的工资本来就是加一半甚至加倍从海康挖来的。已经那么高薪了,未来两三年不给加薪都没问题。最近再招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