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77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2)

说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历朝都是有些文风,我大明现如今不知如何。”

明啊,四大名著当中占了三。

施耐庵大抵是刚死,不过罗贯中会完成他师父的遗作,还会写出三国演义。

不过刘伯温说的这些也确实有道理,每个朝代都是有着一些标志性的文学作品。

倒不是说元朝、明朝就没有好的诗,只是多一些好的诗词,那也算得上是朝廷在文教这方面取得了成绩。

刘伯温越看马寻越是觉得满意,“陛下的心意很简单,本来文官、读书人就难以归心,好些事情陛下也只能多用些法子施恩、招揽人心。”

马寻对此也是有些认知,不管是此前有意拔高衍圣公的位置,还是派出官员四处拜访不愿出仕的大儒等,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招揽民心。

马寻认真说道,“我知道还有些人想着往北边跑,想要去漠北吃风沙、饮马奶。”

刘伯温对此倒是不置可否,“那些人去了就知道好歹,总以为到了蒙古人那里就能得到优待。人心呐,最是怕贪婪。”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如果说真的只是读书读傻了,只是一味的认忠君,那也勉强说的过去。

这个时候谈什么民族大义等等就没必要了,那些人的脑子里有着的只是忠君报国罢了,对于那些人来说朱元璋和大明就是乱臣贼子,只是让他们国破家亡的叛贼。

可是现实情况是其中的不少人是觉得大明给他们的待遇不够,这些人是觉得在蒙古人的治下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那就有些另当别论了,而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不只是在北方、在南方同样有着很多元朝的遗老遗少。

也就是这些人最难对付,因为这些人是有些身份的。

要么是地主、读书人,要么是官吏,他们掌握着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因为这些人有一定的诉求,而普通的百姓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安稳的过日子,只是想知道要交的税重不重。

和刘伯温聊了一会‘天下大势’,接下来自然是该歇息就歇息,这一切自然也都没什么可说的。

马寻也根本不在意为盛名所累,只要他想躲清闲,一般人还真拿他没办法。

常茂这小子就不属于一般人,兴冲冲的跑了过来,“舅舅,踏青的场所找好了。”

马寻问道,“是钟山?”

“就去紫金山啊。”常茂回答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