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70章 大明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更二)(2)

这些纸张有大有小,但每一张上面都印制了一些字迹和非常复杂的花纹。

那些花纹和大明宝钞上面的花纹有点像,但这只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的字体。

根据纸张的大小不同,上面印着的字也不一样,不过有一点相同,全是出自名家手笔。

这些字分别是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和一千两,没错,正是属于大明的银票。

因为是用的变色油墨,在调整不同角度的时候,这些字体会变换成不同的颜色。

同时使用的纸张也是特殊制造,所以彻底杜绝了民间制造假银票的可能性。

将这几张银票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了好一会,魏武这才转头看向朱元璋询问。

“朱老伯,难道说朝廷已经将钱庄铺设完成了?”

朱元璋一边轻抚着自己的胡须,一边笑嘻嘻的说道:

“没错,摊丁入亩推行完成,再加上蓝玉那边送回来的银子,国库都快装不下了。”

“正好借此机会将钱庄普及,如今整个南直隶所有的大城,全都有朝廷开设的钱庄。”

“现在民间的商贾,很多都已经用银票作为交易凭证,这点还要多亏你的四海商会呢!”

离开京城时间太长了,朱元璋要是不提四海商会,魏武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个商会。

随后经过朱元璋的描述,魏武知道银票的推行,其实是四海商会带的好头。

如今的四海商会和当初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一年半的时间,大明各地都在修路。

而这些修路的水泥全都是从四海商会手中购买,利润之大用盆满钵满都无法形容。

如今四海商会的那些成员,基本上都可以用国商来形容,牢牢跟着大明的脚步前进。

只要朝廷出政策他们就跟,再加上朱标照顾,让他们从招标中拿下了不少路段。

关键是,这些路段和大明将来规划铁路的线路不冲突,将来必定能赚到钱。

所以在钱庄推出之后,四海商会第一时间就支持,还拉拢不少合作伙伴一起。

加上银票确实比较方便,出去做生意再也不用带着大量的现银,不仅麻烦还危险。

而且大明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银票不能兑换成现银。

后面自然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大部分商人都开始使用银票作为结算凭证。

不得不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