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五十七万斤?”
御书房,赵策英、江昭、顾廷烨三人,君臣相对。
一声惊呼,赵策英瞳孔微震,满脸的不可置信。
“仲怀说的是五十七万斤,不是五十七万两?”赵策英惊疑道。
“五十七万斤。”
顾廷烨抬手一礼,肃然肯定道。
“嘶~!”
赵策英面色一滞。
一句话,让其心头镇定消失得一干二净,就连呼吸都沉重不少。
赵策英心头难以自己,不禁起身徘徊,负手踱步。
五十七万斤白银!
一斤白银作十六两,五十七万斤白银就是九百万余两。
以常理论之,一两白银与一贯铜钱等价,但白银更为轻便,也就使得一两白银通常是与一贯半铜钱等价。
九百万余两白银,也就差不多是一千四百万贯铜钱。
五十七万斤白银,一千四百万贯铜钱!
赵策英徘徊不断,心头微震。
从提炼量上讲,这已经是大周一年提炼量的两倍有余。
从提炼价值上讲,往些年一年的赋税量也就四千余万贯钱。
也就是说,单是一次渡海东瀛,就搞到了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问题就在于,顾廷烨统兵渡海主要还是为了找寻银矿,一起渡海的工匠以及相关提炼设备并不充足,提炼时间也仅仅是半年左右而已。
若是工匠和设备充足,时间充裕,具体的提炼量肯定还有不小的上升潜力。
这要是准备充分的长期提炼
“呼!”
赵策英长舒一口气,面上闪过一丝难掩的兴奋之色。
发了!
“好,好啊!”
石见银矿的存在,意义不可谓不大。
一方面,白银流入国库,意味着国库将会更为充裕。
国库一充裕,朝廷财政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另一方面,一次性可提炼百十万斤银,也即意味着单一的铜本位将成为过去式,大周就此有了实行铜本位与银本位并行的资本。
而一旦银本位通行,大宗交易就将成为常态。
商品经济,注定繁荣!
赵策英连连点头,这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消息。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