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二章 科玄之争(3)

学者就达到三十多人。

双方阵容都不差,科学阵营里除了丁文江,还有胡适、任鸿隽、孙伏园、吴稚晖等等。

其实任鸿隽多少算是比较理性的,他很早就说:“张君是不曾学过科学的人,不明白科学的性质,倒也罢了;丁君乃研究地质的科学家,偏要拿科学来和张君的人生观捣乱,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了。科学有他的界限,凡笼统混沌的思想,或未经分析的事实,都非科学所能支配。人生观若就是一个笼统的观念,自然不在科学范围以内。”

不过被大势裹挟,他肯定要站在科学这一派。

玄学那边后来则是以梁启超为首,还有张君劢、张东荪等。

纵观整个论战,大部分人其实并非专门研究科学的,主要是文科人士。

另外,“科学”一词没什么争议,“玄学”就是丁文江起的了。

他说:“玄学真是个无赖鬼——在欧洲鬼混了二千多年,到近来渐渐没有地方混饭吃,忽然装起假幌子,挂起新招牌,大摇大摆地跑到中国来招摇撞骗。”

玄学本来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源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魏晋的清谈风气太负面,所以后来“玄学”一词常常带有强烈的贬义。

有人建议把“玄学”一词改成“哲学”,即“科哲之争”,不过当时国人对“哲学”这个外来词了解太少,还是用了“科玄之争”。

胡适首先下场,发文道:“近代以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科学与逻辑均是如来佛,而‘玄学’再翻多少跟头也逃不出他的掌心!”

丁文江随即声援,直接提到“科学的万能”。

吴稚晖的文章长一点,但最后的结论是“宇宙一切,皆可以科学解说”。

本来张君劢的处境有点孤立,梁启超随即出面,先发了一篇不咸不淡的文章,只是指出了这场论战的可贵:“这个问题是宇宙间最大的问题,这种论战是我国未曾有过的论战。学术界中忽生此壮阔波澜,是极觉莫大光荣。”

但科学派有几个人显然杀红了眼,不支持科学就不行,何况还是你梁启超这种学术大咖。

胡适一点不让,写文道:“孔墨先后并起,梁先生您说说,如果您认为孔子代表中国,难道墨子是个西洋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