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1 第 21 章(4)

元算起来是世祖景帝的年号,算起来是姬未湫的高爷爷,这奏折明显已经有点年头了,姬未湫摸了一下,感觉应该是近二三十年的摹本,而非原本。

打开一看,首先入目的便是一笔好书法,不同于他哥喜欢的馆阁体,这上面的字明显用的是行书,他看了看名字,署名为‘辽源府知府李云修‘,姬未湫又随意抽了一本出来,打开看是馆阁体,确定了心中所想——这位李大人简在帝心啊!

哪怕有内阁会先替皇帝整理奏章,分一个事重轻缓,将一些太无聊的奏章直接打回去,但皇帝每天要看的奏章依旧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量。谁耐烦一天要看几百本奏章,还得费神去分辨这奏折上到底是个什么字?内阁皆是国之栋梁,难道好不容易养个国之栋梁出来,天天叫人重新誊写奏章吗?

不是简在帝心的,这种奏章发上来,都到不了皇帝面前!

开头一大段儿写得是宛若朋友一般的问候,大概内容是‘皇帝英明,给我派这好地方来了,这里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臣在这里吃得好睡得香,圣上不必担心!臣还在这里找到了不少特产,京中供上去的没臣这个好,已经找人一并送回来了,等圣上收到东西,看见它就譬如看见我一般!’。

姬未湫轻笑了一声,这口吻都不能说是简在帝心了,直接说在帝心上得了,八成是什么过命的兄弟。时间太久远了,他还真不知道这一位到底是谁。

他又接着往后看去,后半段则是在讲一些民生上的事儿,简单来说是:‘臣搁这儿一切都好,但有一件事让臣不得不夸一夸,去岁辽源府遭遇大灾,按照陛下的旨意,由仓部郎中赵唯黎押运来了粮种,那粮种又多又好,赵大人又亲力亲为,去到耕地与百姓讲解耕种之法,百姓种下后很快生根发芽,才十几日功夫已有尺高,想必明年定能丰收。’。

而世祖的朱笔御批也很有意思:‘卿在辽源辛苦,但思及卿之宏图,应是求仁得仁,想必卿甘之如饴。若是觉得不足,可在辽源再待两任(六年),后再返京也不迟。’

姬未湫反复看了好几遍,可以负责任的说,目前看来,除了这位李大人与世祖亲近些,语气随意些,这本奏折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他哥特意叫他看嗯,大概是与后续有关?

姬未湫将奏折放在了一旁,越是轻描淡写,他就觉得越是牵连甚广,否则他哥把这本日常汇报的奏折留下干什么?让他看看世祖和宠臣关系有多好?不至于吧?

他不是亲生的,看看八卦无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