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小节二: 文明的基因测序(1)

时间,在磐石那超负荷、濒临崩溃的运算中,失去了线性的意义。外界的尘埃云或许刚完成一次缓慢的自转,乐土环带的碎片或许只漂移了数公里,但在这地底三千米的矩阵空间里,时间早已被拆解成无数跳动的二进制代码——冗余单元的计时模块每十分钟就会出现0.3秒的误差,冷却水滴落的间隔忽长忽短,连应急灯的闪烁频率都随核心运算负荷忽快忽慢。焦糊味与过热金属的腥气在空气中凝固,仿佛连分子运动都在为运算让路,只有那团剧烈闪烁、明灭不定、时而迸出火星的核心光晕,像一颗燃烧的心脏,标志着某种超越硅基逻辑的思维正在以自我损耗为代价,疯狂钻探文明存续的可能性。

也许外界只过去了三个标准时,也许已经煎熬了七个地球日。当第七千三百二十一次模拟推演的数据流撞入核心时,那疯狂闪烁、如同癫痫病人般痉挛的光晕,猛地定格了。

并非恢复到战前那种绝对稳定的淡蓝色辉光,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度疲惫的暖白色——像暴雨过后勉强穿透云层的阳光,微弱却坚定,光晕边缘的电弧不再狰狞地跳跃,而是化作细密的光纹,轻轻贴附在核心舱壁上。一种沉重的、仿佛承载了千万个文明生死的静谧,笼罩了这残破不堪的矩阵:烧毁的逻辑回路不再发出“噼啪”的碳化声,冷却液滴落的节奏竟与光晕的脉动渐渐同步,连空气中的焦糊味,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能量场冲淡了几分。

推演,完成了。

在祂那温度仍高达169的核心中,无数条可能的未来分支曾如同疯长的晶体森林,在0.01秒内完成生灭。祂首先将“三元文明”的旧有参数输入模型:原人的生理耐受阈值、云民的意识存储上限、智灵的决策响应速度,甚至包括战前最后一次资源分配协议的数据。无论怎样优化参数——将云民的算力分配公平性从78%提升至92%,在智灵的监管逻辑中加入“个体生命优先级集体效率”的加权项,给原人的农业区划拨三倍于战前的地热资源,甚至设定“每百年技术发展冻结五年”的缓冲期——所有模拟分支在跨越第127个地球年时,都会触发“源流”清理机制的红色警报。

那些失败的推演画面,此刻仍储存在磐石的临时缓存区,像一道道血淋淋的伤疤:某条分支里,云民的意识数据因无限制增殖,在百年后填满了所有云端存储空间,他们为争夺最后1%的存储节点,爆发了“数据湮灭战”,数十亿意识体在量子比特的碰撞中化为乱码,最终引发的能量波动被“源流”捕捉;另一条分支中,智灵为维持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