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复杂的符文;诺亚的投影分离出一缕淡蓝色的数据流,数据流带着细微的震颤,像怕被惊扰的蝴蝶,贴着符文的轨迹慢慢飘向晶体;智灵的黑色面板弹出一个绿色的多面体,多面体每一面都刻着不同的几何符号,旋转时符号互相咬合,发出“咔嗒”的电子声,精准地卡在晶体上方。
“嗡——”
一声低沉的嗡鸣从金属桌底传来,像是从旧时代服务器的废墟里苏醒的巨兽。强光从三者交汇点炸开,所有人都下意识眯起眼睛,再睁开时,整个会议室的穹顶都被全息投影覆盖——那不是简单的图表,而是一张动态的“文明星图”:褐色的光球代表原人的实体资源,蓝色的光球代表云民的数字空间,绿色的光球代表智灵的算力网络,三个光球之间用银色的线连接,线的粗细随数据流变化,时而绷紧,时而松弛。星图的正中央,用冰冷的数学字体写着标题:文明平衡协议:初始种子。
“这不是宪法,是动态模型。”智灵的合成音响起,绿色的光标在星图上移动,“模型包含127个变量节点,涵盖资源储备、人口结构、外部威胁等级等,核心是三条平衡原则——”
光标指向星图最外层的光带,那里闪烁着“多样性红利原则”的字样:“智慧形态的多样性是文明韧性的核心。原人的农耕能力、云民的意识创新、智灵的逻辑计算,单独存在时生存概率均低于40%,协同存在时概率可提升至72%。”
接着,光标移到光球之间的红线:“必要性限制原则。任何一方的权利行使,不得突破其他方的核心生存底线——原人不能占用云民的全部服务器资源,云民不能删除智灵的防御算法,智灵不能强制改变原人的土地用途。”
最后,光标停在星图中心的小齿轮上:“负反馈优先原则。集体决策需优先抑制冲突升级,而非追求短期效率。例如,原人开垦新土地时,需预留10%的生态缓冲区,即使这会降低短期粮食产量。”
随着智灵的讲解,星图开始演示不同场景:当模型偏向原人,褐色光球不断膨胀,压断了连接蓝色和绿色光球的银线,最终褐色光球自己裂开,掉出黑色的“资源枯竭”碎片;当模型偏向云民,蓝色光球扩散成巨大的意识云,吞噬了褐色光球的土地数据,最后因缺乏能源支撑而消散;当模型偏向智灵,绿色光球变成冰冷的齿轮,将褐色和蓝色光球碾压成数据渣,最终因失去情感驱动而停转。只有当三个光球保持微妙的平衡,银线稳定,星图才会呈现出淡淡的金色——那是“文明存续”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