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0章 还挑起来了(2)

这么跟我说的,说你一点都不像农民,比好多知识分子说的话都要有逻辑,看的事情都要远。”童漫站在陈浩的跟前,上下打量着他。

想要从陈浩身上看出一些原因,但是却一无所获。

“阅历多了,好多事情自然就能知道其运行的原理,以及其中的逻辑。”陈浩道,“不是有句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

“都是一样的道理,读书,读的是别人的经验,别人的总结,利用这些经验总结,在遇到的事情做出参考和警醒。”

“处事也是这样的道理,都是经验的积累,积累的多了,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能更好的应对。”

成功的人,除了有人抬一手,还有比较重要的特性,能不断的自我进步。

“你比我更适合当老师。”童漫给出中肯的评价。

闲谈了几句,童漫想起正事,“沾姐夫你的光,我有机会去市里,位置还能选,能去教育局,也能去学校,你觉得这两个地方,哪个要好些?”

“肯定是教育局好,行政编制,学校只是事业编制。”陈浩道。

“不都是干部吗?待遇也差不多。”童漫问道。

以往,她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想办法,自己消化。

如今她更愿意听听陈浩的建议。

“的确都是干部,甚至教育局和学校的人事流动比较频繁,没有什么门槛,但看事情不能看眼前,还得看往后。”陈浩道。

“政企不分,不利于市场竞争,对经济的公平运行也不利,既是选手又是裁判,别人还怎么玩?”

“教育行业也是类似的道理,管理和教学肯定会分开,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区分和边界也会越来越明显。”

“事业单位就跟王小二过年一般,会一年不如一年,福利待遇,包括稳定性和社会地位,跟行政单位的差距,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

他说的一些都是后面会发生的事,这里面就涉及到八九十年代的国营改制。

各个系统内部,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作为管理人员的领导,下放到厂里任职,也同样是干部,还有再重新回到行政的可能。

可等政企分离后,这样的流动就减弱了,彼此之间的阻碍和隔阂增加了不少。

“那你的意思是,去市教育局比较好?”童漫问道。

她内心也是拿不定主意的。

“没有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