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九一章 高尚者的墓志铭(2)

‘曹魏挟天时,屯田制下农归田,兵归伍,中原已筑铁桶江山;孙吴据地利,三代君臣砺剑,坐守江东高枕无忧。唯我蜀地三战之后,丁壮委于沟壑,阡陌鞠为茂草。桑柘尽伐为弩材,稻粱皆充作军粮,此等虚弱疲敝之师,犹言‘北定’,何异以卵击石?’

‘然益州旧臣冷眼,荆州新贵争衡,蜀地汉夷两立,唯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方可凝聚人心、维系汉统——败则诿于天命,成则祭于宗庙,非为山河一统,实为偏安续命耳!’

第六门开门,其文曰:

‘臣每望祁山之路,见老弱扶杖送粮,霜雪侵其骨;青壮裹尸而还,腐血润荒丘。悲乎!昔隆中对时,‘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之言,不过书生纸上烟云,荒腔走板,可笑可鄙。及至陇右,百姓见旌幡而闭户,闻金鼓则逃匿,方知兵戈所过,虽秋毫无犯亦成灾。’

‘然臣犹抱残汉之旗,高呼‘汉贼不两立’,六出祁山,鏖战至死。耗尽蜀中民力,涂炭生灵百万,执迷‘兴复汉室’,以争不可得之业。终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华夏陆沉,遍地腥膻,岂非罪人欤?’

第七门惊门,文曰:

‘臣见陛下临朝渊默,昏聩倒错,耽于宴乐,宠幸佞嬖,每欲效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废昏立明,以安社稷。然霍光废立,史称‘擅权’;王莽摄政,终成‘篡逆’。臣恐落千古骂名,宁以出师表空劝‘亲贤远佞’,不敢稍行废立之事。’

‘先帝许臣‘自取’之权,臣却甘作愚忠之臣,强扶危主,以全臣节。今方知——所护者,一己‘完名’;所误者,天下苍生!实负白帝所托,有何颜面朝先帝于泉下?’

最后,众人来到死门前,看到的最后一段文字:

‘臣有罪,罪在重虚名而轻苍生!

臣有罪,罪在守臣节而负托孤!

臣有罪,罪在图青史而误天下!

臣今方悟,此三罪,皆因‘名节’二字成囚。‘不求闻达’,早成笑谈;‘兴复汉室’,皆是自欺。若能重来,愿弃羽扇、解相印,躬耕一生,不离南阳,免天下三分,免百姓遭此茶毒,免神州陆沉。然事已至此,虽百死,难辞其咎——

愧!愧!愧!’

那三个触目惊心的猩红‘愧’字,竟是以血书成!

良久,众人才从感同身受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陈灵之叹息道:“阵眼居然在死门中,武侯何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