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1章 老而弥坚,关羽的战场意识(2)

慨道:“倘若刘公仲不是兄长养子而是兄长亲子,或许就不会有江陵之祸了。”

在得知丢了江陵城后,关羽连日大胜的骄矜和傲气也消退了大半,对局势也看得更清楚了。

倘若刘封是刘备亲儿子,关羽就不会对刘封有偏见,刘封也不用束手束脚。

届时刘封压根不需要跟关羽委婉,直接亲入江陵城,再给关羽去信“我誓与江陵共存亡”,关羽都不会有半分犹豫就撤兵。

换句话说。

如果阿斗在江陵,哪怕孙权偷袭江陵是虚假的谎言,关羽都不敢去赌!

同样的道理。

糜芳再惜命,也不会带着阿斗献城。

毕竟糜芳只是惜命,不是不要命。

终究是刘封的身份束缚了刘封的应对。

关羽起身踱步。

江陵一丢。

关羽这支兵马就变成了城外孤军。

不仅要考虑夺回江陵,还要考虑在未夺回江陵前的粮食补给、军心安抚、提防曹军追击、提防吴兵伏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良久。

关羽止步,然后向关平挥手:“坦之,取笔记录。”

关平会意,连忙取来纸笔静听。

这是关羽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作为底层崛起的大将,关羽自知天赋才学底蕴比不上世家豪门出身良将,故而时常会将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反复琢磨思考。

久而久之。

关羽的才学也在日积月累中变得不同凡响。

“记一:曹操令徐晃泄露孙权欲袭江陵的计划,目的在于催我退兵,欲令我与孙权相争。”

“记二:吕蒙带病出征夺江陵,挟持了城内官吏及军中将吏家眷,军心受损。”

“记三:傅士仁不战而降,糜芳不战而降,廖化王甫潘濬失陷城中,或也有可能引为内应。”

“记四:我有水陆步骑四万余,考虑孙权要防备曹操,吕蒙可控之兵应与我相近。”

“记五:我军粮草只够两月度用。”

“记六:江陵城中有魏俘三万余人,或为孙权助力。”

“记七:孙权出兵理由为,我擅取湘关米,应不是空穴来风,或为糜子方所为。”

“......”

关羽不疾不徐,将当前敌我关键讯息一条条让关平记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