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1章 皇帝的苦恼(2)

孩子一起,纠结的就不是去哪里了。

习惯了宅文化,还是独处更让人心静。李承乾让人弄了些吃食过来,填饱了肚子,就煮了茶水,静坐对弈。

午朝结束之后,皇帝来了,看脸色心情不怎么痛快,李承乾心下一沉,莫不是昨日酒喝多了,说了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就这么想着,李承乾捧了一盏热茶给皇帝,心中疑惑更甚,他小心开口:“父亲,可是臣昨夜酒后失言了?”

李世民接过茶,轻轻抿了一口:“你舅父上疏,要吐蕃送质子来长安,我也有此想法,你意下如何?”

只是这个话题,不至于皇帝脸色这么阴沉,李承乾只道心累,今日又是一场恶战。

“吐蕃和暹罗那些国家不一样,吐蕃赞普就那么一个儿子,据说是赞普元后所生,除非大唐的兵马打到逻些城,不然的话,对方不可能同意。”

李世民道:“也就是想想,没真的要吐蕃送少主做质子。进入吐蕃的地界之后,好多的将士就出现了呕吐,昏迷,头痛喘不过气来。越往上,这样的反应就越厉害。咱们的大军,走到逻些城都难,策马上去跟人家作战,根本就是送死。”

李承乾垂眸不语,所以,皇帝的脸色到底为什么阴沉沉的。

“你说未来的人,是如何对高句丽那块地,进行有效治理的?不是羁縻州,是郡县那样的话治理。”

李承乾暗道:那是皇权高度强化之后的结果,眼下这个水平还达不到。从历史发展看,皇权高度强化和社会包容性,是一个反比例函数。莫说当下社会现实不支持,就是支持,他也不会帮着皇帝强化皇权。

皇帝在为将来攻下高句丽之后,难以进行有效治理而苦恼,所以,李承乾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感慨皇帝深谋远虑,还是说皇帝想的太多,都还没发兵,就想着治理的问题。

“这一次,水陆两线作战,一定要灭了高句丽。可你之前同我说过,李治打下高句丽之后,没能进行有效治理,很快又丢了。”

李承乾道:“李治打下高句丽没能进行有效治理,很大原因和吐蕃崛起有关。若是在父亲手里打下高句丽,应该不存在吐蕃的问题。比较令人头疼的就是高句丽人的反抗,以及高句丽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反抗可以武力镇压,自然环境这一块,只能慢慢改造。”

“我提出亲征高句丽,大臣们无一例外都持反对之声。我知道,他们的反对不是没缘由的。我的身体,确实经不起那么折腾。其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