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5章 兄弟们还好吗?(4)

直到收摊时间,雨都没有完全停下来。

不过托了那场‘战争’的福,营业额没有减少太多,还是卖了3000多法郎。

罗天海担心回去的路不好走,建议在梅纳村吃过午饭再回去。

谁知道到了餐厅,又遇到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吵。

这次的对峙双方是一名梅纳村的村民和一名来自勃艮第的游客。

罗南坐下的时候,他们已经吵到一半了,听了好半天,又加上佐伊的‘科普’,他才听明白这两个人在争吵些什么,顿时觉得更无语了。

蜗牛‘专家’皮埃尔曾给罗南科普过法国两种最著名的蜗牛,它们分别是来自勃艮第地区的勃艮第蜗牛,和生长在普罗旺斯地区的小灰蜗牛。

但他没有给罗南‘科普’法国人吃蜗牛的历史。

中石器时代欧洲就有蜗牛养殖场的存在,从那时起,蜗牛一直是这里的桌上佳肴。

到十六世纪,吃蜗牛之风开始消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烹饪书、食谱和餐厅都不见蜗牛踪影,原因不明,仅有的一种说法是——蜗牛逐渐被视为穷人的食物,难登大雅之堂。

但不管是什么缘故,大约有两百年,蜗牛都在欧洲大陆消失了。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再次掀起吃蜗牛之风,这要感谢巴黎的那些时髦啤酒馆,是他们再次吃起了这种食物。

那个时候蜗牛往往按照普罗旺斯手法烹调,但勃艮地地区的蜗牛比普罗旺斯的蜗牛更‘名贵’,他们给了这道菜一个官方的名字——勃艮第烤蜗牛。

普罗旺斯人只得改变原有做法,在原材料加入了更多的香料,以求差异性,但他们却痛失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今天的这场战争就是由此而起,那位勃艮地游客在餐厅点了‘勃艮第烤蜗牛’,引起了某位被糟糕天气影响了心情的本地村民。

这场战役波及的不止是蜗牛和酱汁,还波及到了葡萄酒、文化底蕴、医疗、gdp、交通系统、空气质量、温度、居民素质甚至是新生儿生育率。

双方搜刮出肚子里的一切知识作为抨击对方的武器。

目睹过这场战役后罗南只有一个想法——聚会还是要多参加,没有渊博的学识都没有资格吵架了。

佐伊低声对罗南一家人说:

“那个梅纳村的村民是维埃里的高中老师。”

“什么?!”巴黎一家人大为震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