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2章 进军实业(3)

打听的事情,有点眉目了。沪市有家‘同昌车行’创立于1897年,创始人叫做诸同生,现在的是诸同生的长子诸闻武在掌管。同昌车行一开始是专门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的代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昌开始独家经营美、德、英等国的自行车、摩托车以及邓禄普车胎等但最近,同昌车行开始集资筹建制造厂,说是要做华夏第一个自己制造自行车的开始.”

陈光良闻言后,似有所悟——同昌车行说是要自己制造自行车,但以现在的华夏工业来说,绝无可能;不出意外,是外国零件在中国的装配工场。

当然,他一直和生产黄包车的厂家打交道,也深知生产黄包车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因为除了两个车轮,其它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所以如果陈光良想涉猎生产三轮黄包车,必定要考虑能组装自行车的工厂,因为这里面才涉及通过链条来传颂动能的目的。

这个同昌车行能进口到国外的关键零件,又能生产部分零件,确实在国内来说,是自行车的鼻祖企业了(后世凤凰牌自行车的前身,公私合营前便是同昌车行)。

“嗯,晚点我去拜会一下!”

李超好奇的问道:“人家生产的是自行车,我们一个采购黄包车的有什么联系么?”

陈光良说道:“我想把自行车和黄包车结合,人力车夫通过蹬自行车的方式,来拉后面的客人。这样一来,既可以让人力车夫不那么辛苦,又是一个庞大的商机。”

李超有些愕然,心想这怎么结合?难道这位朋友还懂工业技术?

“好吧,相信你会成功的!”

陈光良自信的点点头,他已经发现一个庞大的市场。

当前的社会环境,自行车销量并不高,据说南鲸去年一共才六百多辆自行车(这个时代自行车要登记,而且不允许载人,违反交通当场罚款)。

有钱人不屑骑自行车(做黄包车),没钱人觉得购买自行车无用(赚不到钱),所以这就是个‘小市场’。

所以说,如果能将三轮黄包车研发出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为这是运营性质的,需求量在那里。

第二天,陈光良就来到南鲸东路604号,即同昌车行的总部门市。

这里的门市相当的大,摆放着各种进口的自行车,一名店员见陈光良的穿着,立即热情的迎上来。

“先生,是不是要买自行车,我们这里各国的牌子多有看,法国卡文牌,15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