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8章 东方日报(2)

十年代了,就是再往前面二十年,欧美也已经有这样的设备。豆奶的制作工艺并不困难,只是大家没有想到这种产品而已。

吴广亮说道:“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自行设计,然后采购相关的设备,进行一个组装即可。例如这个研磨机,日本都有进口的”

听到要从日本进口机器,陈光良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师夷长技以制夷。说不定日本机器研磨的豆奶,提高了华夏人的身体素质,将来能在战场上出一份力。

“行,最近最短时间,我们想设计一下生产线,豆奶的口味现在还不错,而且后续可以调整。”

问题不大,几个月时间就能搞出一套生产线来。

这一时期,华夏已经可以生产胶鞋等,例如大中华橡胶厂是今年投产的,采取的是日本的设备和技术,后世还能生产轮胎等制品;华夏还有生产电风扇的,电机都是自己生产的,华生牌电风扇已经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牌

所以说,陈光良一开始就知道,‘豆奶’的工艺不会太复杂,如今来看,果不其然。

实际上,最近陈光良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东方日报的筹备上。

他亲自培训编辑、记者,亲自应聘新加入人才事宜,很多事情他都是亲自抓,这样他才放心。

12月中旬,东方报社。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和黄春荪、张静庐一起接见了‘申时电讯社’的汪英宾。

‘申时电讯社’是申报的总编张竹平和副总编汪英宾,背地里成立的一家电讯社,一是张、汪明显另起炉灶,二是申时电讯社实际是出卖申报的资源。

目前东方日报正稀缺这种资源,自然马上洽谈合作。

陈光良开口说道:“汪先生,我们也是沪市的报社,你们卖给我们的消息,会不会晚一天。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不会买这种消息,还不如从申报上转载。”

所谓转载,其实就是抄袭,当然内容重新编辑一下即可。

反正这个年代,又没有什么版权意识。

当然这样一来,都是人家的二手消息,势必会失去很多读者。

汪英宾马上说道:“不是,保证是一手的消息,当然卖给你们的,也只是通过电话描述的新闻,具体需要你们自己去编辑。”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既然如此,那我们谈谈价格吧!”

这是权宜之计,东方日报正在组建自己的记者网络,等时间一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