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6章 成功的身份(4)

,怕是想拉拢甚至插手。

洪雁宾算是杜月笙的得意门徒,但账毕竟是分开算的,所以杜月笙的那三万借款,恐怕是个烫手山芋。

好在,陈光良这个人不死板,有人送钱就接下来。

等东方日报的销量突破3万份,等东方报社在北边和中原建立新闻网点,甚至在当地发刊时,就将杜月笙的3万大洋转变成股权。

引狼入室算不上,最多是让杜月笙插一脚而已。

更何况,如今陈光良在沪市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其实他办报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连续一周时间,东方日报的销量都维持在28000份左右,这让陈光良基本放下心来,报业算是稳定下来。

实际上,东方日报已经创刊半个月出头,只是正常销售一周时间(一开始是免费提供给报贩)。

而在这半个月出头的日子,陈光良一直有在亲自培训编辑、记者,对内容也是亲自检验,可谓相当的勤快。

按照陈光良的作风,很快他将从东方报业释放自己的精力,毕竟他最喜欢的是新挑战。

年前的两天,方椒伯在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牌局,邀请了虞洽卿、谢天赐,以及陈光良。

这一次,虞洽卿对陈光良的兴趣大了很多,以前只是同乡情谊,如今算是真正的看重三分。很简单,一个拥有东方日报的陈光良,又在地产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已经算是在沪站稳脚步的宁波商人。

牌局为了照顾陈光良,打的也不算大,输赢最多也就几千大洋,不至于很夸张。

当然几千大洋的输赢,已经是非常大的牌局,毕竟这个时代的巨富,身家也就拥有几千万大洋而已。

牌局上,‘阿德哥’虞洽卿问道:“光良这发展的速度,还真是让我们侧目,他一个地产巨子,居然一跃成为报业大亨,真是意外啊意外!”

全国一共就十三家销量过万的报纸,陈光良手中的东方日报已经是这十三家的中等报业,不得不说是个‘好倚仗’。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不过是一些手段而已,我们报纸目前的销量,也不算稳定。”

方椒伯马上说道:“哎东方日报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可观性也是非常好的,光良你就不要谦虚了。对了,你不是说要找新的银行机构获得贷款,今天阿德哥就在这里,你不妨说说!”

这方椒伯还真是热心肠,陈光良正不知道如何开口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