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4章 风气(4)

都希望他们补货。

当然,补货是不可能的,因为报纸要编码,也要考虑抽奖的时间,和第二天的印刷。

再说了,陈光良要的就是‘饥饿营销’,引起更大的话题。

所以很快一则关于读者在多个报摊询问‘是否还有东方日报’的新闻,就诞生了!

与此同时,陈光良的形象也彻底改变,成为商界的‘高人’,也成为文化界的‘名人’。

前些时间抹黑他的新闻,早已经消失无踪,反而成为陈光良‘伟岸’形象的助力——一个穷小子白手起家,短短几年时间便崛起,成为年轻的报业大亨和地产大亨。同时,这个穷小子出身人力车夫,并没有忘本,允许车夫们入股车行,发明三轮黄包车等。

一时间,陈光良在沪市成为风云人物。

东方报社的会议室里,管理层齐聚一堂,包括洪雁宾、黄春荪、张静庐、韩楚风及六大部门的负责人。

陈光良开口道:“我想将商报纳入东方日报当中,即东方日报增加一张纸,平常出六张纸,周末可以增加至八张纸。这样一来,我们和新闻报、申报就差不多的纸张。”

商报一直在发行,销量在7000份上下,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份报纸。但他原来的销量只有五六千份一天,是新的记者和编辑系统,让这份报纸一度增长到1万份。但后来东方日报横空出世,商报的资源减少,所以又回落不少,但现在稳定在7000分以上毫无问题。

黄春荪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我同意,与其发展两份报纸,还不如专职发展一份报纸。特别是现在东方日报表现非常好的情况下。”

这两天大家都分析了一下,东方日报的活动结束,也能保持着4万份以上的销量。所以虽然消耗代价近1.5万大洋,但依旧是非常值得的。

随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集中力量发展东方日报。

商报并入,还能增长东方日报的商业性内容。

接下来,陈光良又继续说道:“关于购买新型高速轮转机的事情,我决定购入一部,这个事麻烦洪协理一下!”

洪雁宾是招商局的船务科科长,擅长的就是对外活动。

“好,我尽快完成这个任务。不过一台够不够?”

每部每小时可印四张大报36000份,但如今东方日报一共是六大张,周末更是八大张;再考虑后面东方日报的销量可能增加到5万份以上,所以洪雁宾如此问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