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77章 蜂窝煤技术(2)

他们六月份还有一百辆投入运营,相当于一举成为最多的汽车的出租车企业。

关键是,他们现在筹谋的‘营销’、‘管理’都十分的先进,一旦爆发,他们将稳居沪市最大的出租车企业。

最后,陈光良又问道:“五家分行装修怎么样?”

总经理梁孟起说道:“这个月正好完成,届时七家分行,两个叫车电话(有个备用),各家分行又有联络方式,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最快抵达叫车点,逐步做到十分钟之内必达。”

七家分行只是第一批,随后又会增加八家分行,最终可能要近20家分行,这样就布满沪市及周边。

既然要做这一行,陈光良决定就要做到最好,毕竟资金他有、经营手段他也有。

“好,大家继续招募职员,同时做最充分的准备。我希望一年后,长江出租车才是这个市场的霸主,不管是英商还是美商,也只能甘拜下风。”

“是,老板”

众人激情澎湃,毕竟谁不想做行业第一!

目前,长江出租车一同是投入22万美金,其中20万是车款,另外2万美金则用在购入40000电话、租赁分行、招募职员、广告投入上。

至于下一批的汽车首付款,自然是先从长江地产支取;然后再抵押一百辆汽车,继续借贷资金。

在长江车行的愚园路基地,陈光良正在为‘煤炭大王’谢蘅牕,介绍他的新发明——蜂窝煤。

“蘅牕公,你看我这个发明如何?”陈光良指着自己的‘炉子’,得意的说道。

他早就想发明‘蜂窝煤’了,当初看到烧制煤球,而产生大量的灰尘,陈光良就想到了这个。

不过‘白做’的事情他才不干,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谢蘅牕今年五十五岁,一直从事煤矿行业,但今天算是开了眼界:“这个煤球似乎燃烧的性能更好,不过这里面加了什么东西,居然可以定型?”

陈光良说道:“我这个煤球,比起刘鸿生的煤球,更省煤炭,一天差不多也就需要五六个这样的煤球;同时,煤烟和煤灰都减少了。”

当初刘鸿生发明了一种煤球,其实是从国外考察学回来的技术,并不算高明。

而真正的‘蜂窝煤’技术,要四十年代末,才被德州一名煤炭工人发明,现在可是足足提前近二十年时间。

谢蘅牕左看右看,拿起‘火剪’夹起来又看,终于大概确定这是一种非常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