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都不争取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背后,那自己打得再好,也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
此次西行,秦晋有三本经要取!
首正名,争取更多的编制份额。
体量决定了一切,闽中偏居东南,秦晋已经不是一次在体量这件事情上吃亏和妥协了。
只有自己本身的体量足够大,影响才会涉及更多的人。一个小组织,就算再精英化,在整个大局观来说,也秀不出盛世浮屠!
所以他要做大做强,那就必须占据更多的位置和席位,手里有了足够的官位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壮大体量。
其次就是控制和连通,拿下矿产和运输,就是要在一体化的进程中,掌控别人的钱包和命脉,让别人不得不和自己有更多的联系和依靠。
之所以不惜每年拿一百多万银元出来喂那些核心层,甚至同意配合他们在外面捞钱,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和他有不可分割的利益牵连。
既然是整体,那就要千丝万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毕竟秦晋走到今天,自主独立,单边保护已经不适合他现在的进程了,现在的他,不再需要通过切割和隔离来壮大自己。
反而急迫的需要来自整体的认可和扩大自己对整体的影响力。
掌握西南大部分主要矿业资源和铁路交通运输大动脉,就是要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世人慢慢适应和依赖自己在整体中不断掌握主动权的适应过程。
他不想打内战,或者说他想掌握绝对实力后,让别人不得不坐下来和他谈,那名正言顺这件事情,就刻不容缓!
毕竟整个华夏上下八千年来,就没有哪个执牛耳者是突然冒出来的冷不丁!
名声,民意,民族认同,是华夏文明特色社会的特色上位方式。
最后才是掌握笔杆子,笔杆子就是把你从默默无闻潜移默化的合法到非你莫属的最佳工具。
官做到秦晋这一步,权力其实已经到顶,位置不同,看待世界也不同。
如今的他,钱财是工具,权力同样也只是工具,有权又有财,那还缺的,不就是可以给自己不断上光环的工具了吗?
一众重庆高层一听说他要带着宋婉婷去几个大学转转,都当这不过是两人屋里腻歪够了,想出去放飞一下自我,什么野采野合,什么角色扮演,什么回忆杀的。
所以也都没当回事。
结果秦晋一出门就直杀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