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澄迈民情(3)

”一事,原原本本告诉了李景让。

李景让听罢,勃然色变,怒道:

“地方有这等蛀虫,我大唐如何中兴!”

随即,他又略带不满地转向黄举天:

“举天,你又何必自污人格,行索贿济民之举?”

显然,他看得出黄举天找陈家索要两百贯,是为用于治瘴;

又对黄举天不与自己商量便擅自行事,平白玷污了清誉感到不悦。

黄举天目光灼灼,身躯挺立:

“先生,世道沉沦已久,若一味顾惜名誉,难免事事无成。

“陈家的钱财本就取之于民,今为改善民生,用之于民也是理所应当。

“且听了先生的详述,举天以为,找陈家要的,怕是远远不够!”

李景让见青年如此执着,也不好再批评。

他此次被贬,正是因为失了为官的初心,卷入结党倾轧,才自请下放。

黄举天是他极为看好的英才,日后必能成为大唐的栋梁,所以他才会下意识地出言指责,担心他走了歪路。

可细想之下,李景让不得不承认,黄举天此番行事,看似大胆冒险,实则张弛有度。

短短几日内,不仅同时争取到了郑、陈两家的配合,还成功解决了钱粮难题。

这般手段与魄力,即便是换做自己,短时间怕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念及此处,李景让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你心思缜密、谋略过人,倒是老夫多嘴了。”

黄举天连忙恭声道:

“举天不敢当。若非先生老成持重,想出借信息差误导郑家的妙计,举天今日主理县衙也不会如此顺利。”

李景让从政多年,深谙官僚系统中消息传递的门道。

公文邸报上只会记载人事任免与重大政务,诸如科举舞弊、宰相徇私之类的“八卦”,绝不会出现在上面。

当然,像刺史之类的地方高官,或是出身大族的贬官,尚能通过私人信件获取一些隐秘消息。

只是,琼州岛距离长安四五千里之遥,莫说是今科状元是谁,即便是皇帝换了人,此地官僚也必是最晚得知。

这种地理上的隔绝,使琼州在客观上成了消息闭塞之地。

李景让亲自登门拜访刺史府后,更发现崖州刺史与琼州刺史,素来对政务“放手不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