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以及防疫等问题,无论放在哪个地区,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向北打算将这1000多万人分散到七八个地区的,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外来难民对当地社会的冲击。
就这样,灾民们一路靠着救济点提供的食物,艰难地向山东行进。
虽然路途遥远,但有了这些救济点的支持,他们终于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仅仅依靠一个济南显然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难民。
于是,向北通过合理布局救济点,将难民分流到了徐州、菏泽、枣庄、聊城以及济南等地,使得各个地方都能够分担一部分压力,共同应对这场巨大的难民潮。
这些区县与河南相邻,距离相对较近。
然而,对于那些只能依靠双脚艰难前行的难民们来说,这段路程依然充满了无尽的艰辛和困难。
如果不是同盟军设立了如此众多的救济点,恐怕很多人都难以在漫长的逃难途中幸存下来。
然而,尽管有这么多的救济点和援助措施,仍然有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饥饿而面容憔悴、身形消瘦。这让人深感痛心,也更加凸显出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向北去年在漂亮国带回了整整200万吨粮食!
这也是向北为这次难民潮特意准备的,当初还购入了10万吨的腌制肉类,
向北特意从中抽调了1.5万吨,别看这批肉制品这么庞大,分到1500万人里面。
每人才分到两斤肉,而且这两斤肉还要分成两个月吃,你可以想象能吃到多少肉。
向北算过,即使将全河南的人口的一半都迁移到山东,只要大家节约着食用这些粮食,顺利度过灾年应该不成问题。
回想起前世的惨状,河南曾经有多达300多万人在饥荒中饿死。
而这一世,向北虽然不敢夸口能够彻底改变历史,但他坚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至少能够挽救几十万人的生命,让他们免受饥饿的折磨。
同盟军的这一伟大善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和钦佩。
那个原本就威风凛凛的陈大帅,如今更是声名远扬。华夏人民对他充满敬意,甚至赋予了他一个全新的称呼——“悲帅”。
这个“悲”字,并非悲伤之意,而是指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北帅”,以表达对他的敬重和喜爱。
当然,向北也将真金白银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