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之见并能通过国子监审核者,亦能参加百家议政。
此次盛会,不虚不假,求实求策,更不会暗中抓捕一些异端分子。
朝廷的诚意十足。
八月初五,午时。
重阳百家议政诏正式发行。
通政使司将诏书下发各府各州,最远者,驿递半月可达。
此诏一发,京师内的许多读书人都沸腾了。
若不是亲眼看到官府前张贴的公文,他们根本不相信朝廷能做出此等举动。
沈懋学、汤显祖等参与哭庙的生员,都有些发懵。
他们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他们本以为朝廷大概率会搪塞他们,或将他们当作异端,但是没想到朝廷竟邀天下的读书人皆来论政。
就凭这番气魄,这样的朝廷就值得拥护。
“百家议政,盛世之举,我们终于有机会向朝廷献言献策了!”
“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盛世可期!盛世可期啊!”
“朝廷还是倾听民声的,陛下还是英明贤仁的,希望此番议政之后,能解禁天下的私人书院,让读书人畅所欲言!”
“早该如此啊!一些异端邪说总是坑骗年轻人,希望这次议政,能让天下人看到那些邪儒的不轨之心!”
京师街头,书生士子们奔走相告,异常兴奋。
有的甚至还摆起了酒宴。
他们的感觉,就像一片一年未雨的干涸土地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而此刻,沈念自然也知晓了民间书生的反应。
他很平静。
他觉得此次百家议政,不但不会生乱,而且还有助于新政的施行。
除了天下民心外,他还有一个倚仗。
海刚峰在八月底就要抵达京师了。
他是一位坚定的忠君爱国之士,是当下官风私德最正之人,若他能参与,必然能让这场百家议政变得更加精彩。
八月初六,近午时。
文华殿内。
小万历坐在御座之上,看向下方一脸为难的吏部尚书张瀚。
“张尚书,沈编修连上两道良策,怎么就不能特例擢升为侍读或侍讲?”
“陛下,编修是正七品,侍讲与侍读皆为正六品,连跳两级,即使政绩特别优秀,但沈编修的入仕年份不够,更何况他不久前才擢升过,也过于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