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传出。
很快。
小万历向内阁下发手谕:称其难以定罪,令百官讨论!
这时,风向突然变了。
很多官员开始为武清伯说话。
有官员称:武清伯罪不至死,三法司定罪太重,理应撤回。
有官员称:大明朝廷拨款挪用之事,时有发生,武清伯虽挪为私用,但其并非是使得北境戍边士兵冻亡的罪魁祸首,理应轻惩。
殷正茂与三法司的主官听到这些言论后,不由得大怒,纷纷上奏反对,并与一些官员打起了口水仗。
很快。
有官员开始攻击起殷正茂与三法司三大主官。
攻击殷正茂杀性过大,攻击殷正茂曾经也有贪墨之举,攻击殷正茂深夜磨刀,恐吓武清伯,实非内阁阁臣之作为。
攻击三法司三大主官讲法不讲情,攻击他们逼迫小万历行不孝之举,攻击他们趁首辅张居正不在朝,欲压制皇权。
一时间,整个朝堂热闹得就像一个菜市场。
这一刻,沈念全看明白了。
原来李太后、冯保与小万历商量后,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上次,李太后与小万历为救武清伯,选择与朝臣对立,最后两败俱伤。
这次,他们学会了示弱,学会了令朝臣来攻击朝臣。
张居正不在朝。
吕调阳与马自强根本控制不了殷正茂与三法司,压制不了诸多官员的想法。
更何况还有一个“深夜磨刀”的殷正茂。
此事一下子变成了朝臣内斗,而内斗的结果,往往是各让一步。
一旦让步,武清伯的命就保住了。
与此同时,此事渐渐传到了民间。
令沈念感到诧异的是,很多书生竟然同情武清伯,认为三法司吹毛求疵,讲法不讲情,如果再不知变通,实乃逼迫皇帝不孝,此为臣子不忠之举。
沈念知晓,这定然是冯保交待下去的,唯有他拥有这种控制京师舆论的能力。
而此刻。
有一个人非常安静,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他便是蓟镇总兵戚继光。
戚继光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这种大明律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案件惩罚罪责,竟然能拉扯成这个样子。
此刻,他在等小万历的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