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策的误解,而此策还是张居正提出的。
至于豢养私兵,二人更称纯属诬陷,他们对大明忠心耿耿,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若得不到信任,二人都愿回京受审。
小万历看完此奏疏后,还是心怀不安,感觉北境已经有了动乱之兆,需要立即维稳防范。
他相信守在蓟州的戚继光,但却不太相信守在辽东的李成梁。
因为戚继光对异族的政策是以抚为主,以战为辅;而李成梁则是过度迷信武力,以打代抚。
小万历思索着,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北境太平,无战乱发生。
午后。
翰林院内,沈念正坐在桌前发呆。
最近几日出现的事故太多,让他感到有些恍惚,还有些不对劲。
先是北境即将开战的传言,而后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三宗罪,张居正之父兼并田地,最后吕调阳还卧病在床。
沈念喃喃道:“这些乱子连在一起,似乎在说:北境将乱,而张阁老难归!”
“这这不会是某个人的阴谋吧!”
沈念的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个人。
此人乃是这些乱子发生后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他当下还不能笃定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
入夜,南京城。
秦淮河上,一艘华丽的大船缓缓前行。
船板上。
一名妙龄歌伎手抱琵琶,正在吟唱一支非常欢悦喜庆的曲子。
“玉天仙,人间少,相逢处,花朝巧。喜孜孜,宝髻斜簪,笑吟吟,罗袖轻飘”
而在歌伎对面坐着的,赫然就是南京礼部尚书张四维。
今日,他听闻吕调阳病倒卧床不起时,甚是高兴。
不由得登船饮酒听曲。
北境即将开战的消息是他命人杜撰的,御史弹劾李成梁三大罪的幕后指使者是他,举报张居正父亲兼并田地的幕后指使者还是他。
此乃他设计的“三策回阁”之计。
他的目的,就是让小万历觉得北境动荡,需要镇抚,而张居正又难以回朝。
张四维,受王崇古与杨博这两位边疆名将影响,习知边事,深谙蒙古各部动态与边防策略。
满朝官员皆知。
当年促成俺答和议,他功不可没。
他相信,小万历很快就会想起他。
当下的兵部尚书